如何与财富焦虑“和解”|阑夕

前段时间出了个事,某百万粉丝大V因不满银行服务怒取500万现金。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事件侧面反映出高净值投资者在金融服务商的选择上,正在变得愈发挑剔。的确,近两年来投资市场的风云变幻超出了投资者认知:去年美国WTI期货市场出现石油价格负值,导致购买相关衍生品的投资者巨额亏损;很多跟着大V在股票市场“抄作业”的操作方式也开始失灵;上半年的明星基金,到下半年却无人问津…

本着对个人财富负责的态度,高净值用户需要更谨慎地进行投资和金融服务商选择,这无可厚非。

但实际情况是,频繁进行市场决策反而加重了高净值用户的焦虑。有个段子说,某人KFC就餐遇一乞丐,好心给予一块鸡翅后专心看起股票。不料,乞丐在旁边突然发声,“长期均线金叉,KDJ数值底部反复钝化,MACD底背离,反转迹象明显!”此人大惊连忙问“你也懂股票?”乞丐答曰,“不懂我能有今天?”

段子里的魔幻感逐渐走入现实,困扰着为数不少的投资者——他们投入大把时间精力后却无功而返,甚至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

如何与财富焦虑“和解”|阑夕

当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也许有必要重新思考财富管理与品质生活间的平衡。

1学会“示弱”,才能适应新市场

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招商银行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约296万人。

这些高净值用户往往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过去的成功让他们初入投资领域时,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自信与魄力。同时,他们迫切期望以过去成功的经验,和自己磨炼出来的能力,在这个全新领域中复现成功与辉煌。

只不过今非昔比,普通投资者凭借“灵光一闪”或是“自学成才”战胜市场的概率极低。因为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跟最顶尖的团队、科技互为对手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量化交易正在走向常态化。

试想,有多少人能战胜这些金融市场的“阿法狗”呢?这意味着,你的一次决策失误就会为“对手”贡献一次超额收益。久而久之,双方的差距会不断加大。

就像所谓的“驾驶员悖论”,90%汽车司机认为他们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线之上。市场上也有大量投资者,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平均水平之上。

所以我们看到,“信息派”、“趋势派”、“技术派”等理念的信仰者层出不穷,多数却只能沦为炮灰。记得去年,有为高净值投资者痴迷于“打板战法”导致血亏,最后声泪俱下的录制视频触动了不少网友。包括股神巴菲特,也深深感受到‘人脑’的局限性。毕竟伯克希尔公司已经连续两年,股价表现不及标普500指数。

既然单打独斗式投资得不偿失,那么又该如何去解决“财富缩水焦虑”呢?

答案是,学会“示弱”,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性。与其为市场缴纳巨额学费,还不如把财富管理交给专业的金融服务商。

其实,很多优质平台也在向高净值用户抛出橄榄枝:比如最近华夏银行进行了“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品牌发布;招商银行高管也呼吁,银行应与多机构合作建设财富管理供应链整合平台。

在服务高净值用户方面,陆金所的探索进度走在了行业前列。不久前,平台专注于服务高净值用户的会员体系“陆尊会”已正式上线。依托于平台丰富的投资标的,陆尊会通过一对一专属财富管理服务、红包/积分奖励等提升收益弹性,并且以全方位的生活服务提升会员的“获得感”。

会员制金融服务是平台愿意主动承担更大责任的一种表达。主动加码会员服务,就要去直面会员更高的期望值。作为一项仍在升级迭代的会员服务,陆尊会似乎有足够的信心,去与高净值用户建立更为紧密的连接。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后者也确实需要这样的集体身份,去对冲财富焦虑实现收益目标。

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放弃自己对投资决策的执念,选择在专业平台“抱团取暖”,可能才是对财富负责的态度。

2财富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投资行为,往往是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衍生场景。有余力参与到投资市场的用户,多数已经实现了生活稳定和基本消费层面的“富足”。可是如果你经常浏览各类投资者社区会发现,这些本该享受生活的人却最容易焦虑。

从寻求政策解读、关注重点数据发布到全天候的“看盘”,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大批投资者彻夜不眠。

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是,一些大V级别投资者在投资这件事上选择“变懒”。

比如雪球CEO李楠,把指数基金作为个人投资的“基本盘”。他认为,这是稳健分享国家发展红利、紧随市场新陈代谢的捷径。对他来说,取得市场“平均收益”已经足够,剩下的时间精力不如专注于本职工作当中。

无独有偶,还有某基金圈大V分享过自己投资理念的转变:以前,他把投资当成一件体力与脑力兼顾的事业,投入了较大的时间成本来追求个人组合的收益率排名。随着年龄增长,他发现这种战术上的勤奋其实得不偿失。用他的话说,“牺牲了大量时间,最后换来多几个点的收益,感觉是对人生对家庭的亏欠。”此后,他逐渐调整了投资策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家庭和个人健康管理方面。

在这些“大彻大悟者”眼中,财富管理就是变相的人生管理。

反观很多高净值用户,却忽略了这最为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这类人群由于既往的成功经历,容易忽视财富管理的初衷,过于执着于财富管理过程中的“竞技”属性。潜意识里总觉得,“大盘都在涨,我要成为收益最高的那群人”,一旦看到某人晒出高于自己的投资战绩,就变得跃跃欲试。

过于执着于追求“排名”,追求投资领域的所谓“成功”,恰恰让“财务自由”变得本末倒置。这种尴尬的“肌肉记忆”,甚至有可能成为拥抱美好生活的阻碍。想要改变现状,除了投资者自身的心理建设外,平台的积极引导也必不可少。

比如,提供更“生活化”的投资者社区氛围。

以陆尊会为例,这个会员体系时刻提醒用户“金融服务生活”的投资理念。通过对会员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收益期望等多个维度的分析,陆尊会能够为用户定制最适合的投资方案,以较低时间成本实现稳定的财富增值。

这里没有引发焦虑的收益排行,只有诸如平安好医生三甲名医咨询、喜马拉雅会员、保险服务、话费特权等生活权益。把财富管理“日常”,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小确幸”。

再比如,让金融服务从过度关注“纸面财富”,转向立体化、场景化。

陆尊会最新的一次更新中,加入了机场贵宾厅的使用权和接送机礼宾车服务。可以预见,陆尊会还会进一步加码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方面的权益布局,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从创造财富到享受人生的“高速公路”。

对超额收益的渴望是人性使然。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日渐成熟,一夜暴富已成为过去式。多数人最终都要接受“慢慢变富”的结论,而那些试图靠一己之力去挑战“大环境”的行为,只会让财富管理之路变得更加曲折。

事实上,越早“放下”游戏竞技式的财富管理观念,就越能回归财富滚雪球的“正途”。那些善用市场工具,善于通过会员模式与“最聪明的人”并肩作战者,必定会成为为自己负责、为家庭前途负责的顶级“生活战略家”。

就像洛克菲勒告诉世人的那样,“财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程度,而不是你赚钱的多与少,要体会富有的滋味,并不需要标明自己有上亿的财产,而是去过、去想过适于你的生活。”

别忘了,财富管理的本质其实是为了实现对时间的支配自由,从而最大程度把生活变成“想象中的画面”。

那么在陆尊会当个“懒人”,未尝不可。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86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10-26 12:20
下一篇 2021-10-26 12:28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