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10年,机会来自千行百业

一、2022,你不得不关注的最大趋势

回首2021,很多被认为是“常识”的东西被打破。

发展正盛的超级主播被泼冷水,内卷不已的教培领域被按下暂停,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封闭生态被强制打开;反垄断下,帝国落幕;新消费遇冷,上市破发。

不确定性在增加,人们也在寻找新的确定性。

行业里流行一句话:起势靠流量,成败供应链,升维靠科技 ——意思是一杯好牛奶,等于牧场、原材料、设备、工艺以及管理的集合;一份好生鲜,是原产地、标准化种植、质量管控、农业科技、大数据的集合。

对快销品来说,通过反向定制和柔性生产,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是确定性。

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全产业链智能协同是确定性。

对于生鲜行业来说,缩短从订单到采购、运输、暂养、配送的运输时间,就是最大的确定性。

对所有行业来说,如何生产“对的产品”,卖给“对的人”;如何让供应链跟上需求的变化,提高履约效率,成为企业追逐的下一个确定性。

成败供应链,升维靠科技。 

供应链升级不仅涉及企业成败,也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曾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这才是下一轮产业升级中最大的确定性。

二、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命门”

与三大误区

与消费端的数字化不同,产业端的升级门槛颇高,其中漫长、复杂、低效的供应链管理成为最大难题。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在《2020全球供应链趋势与企业应对策略》报告中提到,供应链的脆弱性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整个供应链的可视性有限:许多企业难以访问供应链数据,导致几乎无法实现供应链可视性。

2.需求持续波动,对于新型数字渠道的预测能力不足。

3.低效而过时的工作流程:效率低下的流程 (例如人工汇总 )和意外支出 (如最后的加急运输) 会导致运营、运输和库存成本增加,利润受到侵蚀。

4.响应速度迟缓:由于流程日益复杂,各组织目标不一致,可能会阻碍企业协同而敏捷地做出决策,响应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从销量预测、物资调配,到仓储、物流、订单系统,再到上游高效协同、下游及时配送——虽隔行如隔山,但所有产业的供应链都由相似的要素和技术组成。漫长的供应链中有很大空间来提升协作效率, 供应链也成为产业数字化的“最大公约数”。

供应链在实体企业的产业数字化中如何发挥化学反应?京东云副总裁、解决方案总经理朱冰近期在接受笔记侠采访时表示,从产业数字化的落地层面来看,关于供应链问题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认知误区:供应链太长,见效太慢?

“大家都觉得供应链是一个长链条的事,见效慢。”朱冰告诉笔记侠,“实际上,它是最容易见效的一个地方。因为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比较基础。哪怕就就仅仅做一个环节的提升,效率会非常的明显。”

比如最传统的能源产业之一,煤炭产业长期以来是一个资源型行业,管理相对粗放,产销脱节,价格波动大。

对此,陕煤运销集团只做了一个物流调度系统,根据调拨订单来生成物流订单,物流公司接单后再通过“派车单”调度。 仅此一件,在项目一期就 提升了20%的物流履约效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每个司机一周能多出一天时间来陪家人。

二期的“智慧零售管理平台”系统,将进一步解决大宗商品交易线上化、电子化,实现销量可管理、可预测,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全链路都串联了起来,实现产销的协同,进一步提升效率。

“当然也要有足够的战略决心和耐心,”朱冰补充,“整个供应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但是对于传统的产业来说,优化空间很大,而且有可以立竿见影的地方。”

第二,业务误区:先上云再说?

有一次,京东跟某家物流企业谈园区智能化的时候,发现对方对于未来这个园区具体要支撑什么类型的业务、区域的资源布局的规划还不是很清晰。

京东云在这种时候秉承的原则是不去忽悠客户先云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是对的,但首先要先站在客户的视角,考虑未来十年客户要做什么。

“疫情之后,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这意味着数字化的范围已经从内部少数部门扩展到所有部门,从试点创新扩展为倍增创新,从孤立技术走向融合技术。”武连峰发现。

这就要求企业对数字化发展有全盘思考。

如果没有给结合数字化的整体战略,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后续的更多价值。

所有数字化措施的前提是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就是未来十年,你的企业要做成什么样子,要有哪些业务。在这个前提下,才是如何数字化的问题。

第三,行业误区:智能供应链,行业缺乏经验?

在能源行业,普遍存在 推动数字化,解决“低碳高效”的产运销一体化供应链的问题。

对于陕煤运销集团来说,他们有清晰的战略方向,但是在寻找外部合作伙伴的时候心里会有些打鼓,非标产品线上化、标准化的数字化流通行业里鲜有人干得好。大宗商品如何做到线上交易、线上履约、线上可视化调度?

这是时代提出的难题。

陕煤运销集团在多个厂商中再三权衡,最后选择了京东,理由很简单,对于陕煤要做的能源行业供应链管理这件事儿,行业里几乎没人干过,京东至少在消费领域自己干过,且非常成功,有整套经验可以借鉴。

在服务B端客户的产业数字化方面,作为京东集团面向政企客户输出技术与服务的核心平台,京东云也有不少产业端的实践。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京东拥有超过40座“亚洲一号”,1300个仓库,有近1000万自营商品SKU,今年上半年自营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降至新低的约30天,这是一个世界领先的数字。

下一个10年,机会来自千行百业

今年京东11.11期间,京东物流在全国超过300座城市实现分钟达,93%的区县、84%的乡镇可以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

京东智能供应链每天会给出超过46万条智能供应链决策建议,包括补货、调货,京东与超过71.2%的自营供应商产生了智能供应链的协同,帮助他们明确的去预测需求,指导生产,安排库存,从而有效的提升供应链效率。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对于大宗商品的漫长产业链而言,要做到数字化,既要有从0到1的创造力,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供应链,供应链要求高、难度大,而且事关国民经济的基础。

面对这个时代命题,谁能成为答题者?

三、如何解决“卡脖子”难题——

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

疫情过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武连峰表示,疫情让供应链范式发生了变化,从无约束到有约束:疫情前,需求决定供给,供应链不受约束;疫情让供应链的脆弱性充分暴露出来,转为供给决定需求,供应链受约束。

以制造业为例,IDC2020年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市场的调研指出,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面临严峻挑战。

在供应链面临的具体挑战方面,78.4%的企业是供应链缺乏可视性、灵活性与自适应性;54.9%的企业是缺乏数字化能力,限制了供应链向新商业模式转型;52.9%则是缺乏与外部供应商的充分合作

朱冰则从产业的观察发现,数字化的第一个阶段——数字化基建,其实大部分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各行各业对上云、数字化的接受度普遍提高;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产生价值。

“云只是一个底座,很多时候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底座上的解决方案才能带来价值。”

但是想要做好供应链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没有硬功夫可不行。

1.首先,如何找准切入点?

产业痛点突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各有软肋。然而,有些软肋在表皮,有些病根在骨子里,从哪里下手,就成了一个真问题。

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塑,做到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和高效匹配。 对于所有行业来说,想要高效履约,最重要的是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供应链成为所有产业的基础,基于此,京东云找到了产业数字化的最大公约数——供应链。 

IDC2020年一项针对供应链的调研也显示,驱动中国企业供应链转型的主要因素中,有24.1%的比例认为是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21.8%实现业务增长,18%提高供应链韧性与适应性,11.6%是利用新技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2.其次,如何升级供应链?

对于京东这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来说,如何进行供应链的数智化?

这就要结合京东的产业属性来看,而这恰恰就是京东过去十余年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技术能力和行业know—how。这个能力就是构建一套供应链的基础设施,不管是电商、企业采购、物流、工业品等等,其实都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在京东零售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供应链研发部负责人看来,京东库存周转率的提升,依靠包括库存模式、仓配网络、计划体系、运营自动化以及供应稳定性五个方面的优化,其背后均来自于技术驱动。

例如,在库存模式上,京东从过去自营中心仓发货模式拓展为全渠道履约模式,与线下门店、供应商库存联结从而利用社会化库存完成履约。在仓配体系上,京东优化了从供应商到京东自身的仓配网络结构,从而极大降低整体库存部署成本。

与此同时,今年京东从采购、销售,到与供应商协同,乃至物流单量与运营等全方位的计划体系进行全盘联通,从而将计划准确度提升至90%以上,进而令整个后端备货、运营都更为准确。

此外,今年Y业务部完成了京东零售所有供应流程的数字化,自动补货比例突破了85%,并取得了端到端自动补货技术的突破,从采购内配自动化拓展至全流程自动化的供应链超级自动化技术,在今年也进入落地环节。再叠加与供应商进行大量协同,从而确保供应稳定性,进而实现了世界级的库存周转突破。

京东与沃尔玛、达达的合作,就是典型的供应链生态伙伴合作。用户在京东到家APP上下单,线上线下打通的智能履约系统将订单分配至最近的沃尔玛门店,最终由达达快送完成订单的配送。合作覆盖沃尔玛超过380家门店、5000种SKU,为用户带来一小时达的极致购物体验。

京东与海信的协同目标则致力于将90%以上的订单通过计划驱动的智能补货来生成,70%以上订单实现MTO (按订单生产) 方式生产交付、真实需求满足率达90%。

通过对计划协同、采配退数据协同、库存布局优化等供应链深度协同,最高优化了相关品类的库存周转天数9.9天,降低滞销库存27.6%,以及提升现货率4.2%,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如何进入产业?

如果说18年来京东在零售、物流、健康、金融、智能城市等众多产业中积累的解决方案,犹如一颗颗珍珠,京东云就是那根将珍珠串成项链的线。

作为京东集团面向政企客户输出技术与服务的核心平台,京东云集合京东内部所有的数字化实践成果,以行业云的方式向产业输出解决方案。

用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的话说,京东云做的所有的产业数字化,都是在自己内部海量复杂场景的过程中被倒逼出来的。

在云服务市场,京东云虽然入局稍晚,但看家本领终于“打”到了行业的痛点。

京东云经历内部多年的打磨和历练,在基础设施和平台生态完善后,正在加速对外赋能。

在进入产业的过程中,京东云采用的方法是共识和共创。

京东云清楚地认识到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做所有的事情,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庞大的命题,这方面一定是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的。

不论是供应链技术、物流解决方案还是AI能力,都正在被打包成以云为底座的具体行业解决方案,全面对外开放。京东云把供应链的基础设施以及数字化的能力,进行解耦并开放出来,与行业里的PaaS、SaaS合作伙伴,甚至是云厂商一起合作,共同赋能产业。

2021年初,京东集团宣布将云 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并以京东云为面向政企客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核心品牌,专注于“更懂产业的云”服务产业数字化升级。

要做就做真正有价值,难而正确的事情。

依托于京东集团十余年经验积累和连续多年的技术投入,京东云既有从0到1的创新,又有从1到N的快速复制。

回顾2021,京东云同时在零售、能源、交通、制造等各种长链条、复杂场景的行业中落地。

比如在零售行业,京东云帮助广西金达建设了JDT1中国-东盟一体化交易平台,实现了东南亚乃至全球原产地到餐桌的“一键下单,鲜活送达”。

在汽车行业,京东云携手北汽蓝谷信息,打造了北汽混合云平台(BPStack)和数字化营销与用户运营平台,大幅提升北汽集团IT资源管理、协同能力,成功节约50%IT成本投入。

在能源行业,京东云帮助陕煤运销集团打通了上下游供应链,构建数智化运销平台,上线后业务流程缩短了40%;通过物流智能调度,煤炭运输效率提升了30%;在IT架构部分,服务器成本下降了30%以上。

在制造业中,京东云与中联重科联手打造业内首个“泵送机械AI专家诊断系统“,以人工智能技为驱动,每年帮助售后团队节省故障排查时间4200小时,为单产品线创造间接经济效益超过230万元。

在所有落地的行业,京东云都在与产业客户的携手共生中,实现着对供应链价值的重构。

迈入新的2022年,京东云将如何围绕更懂产业的know-how,继续在ToB赛道为产业服务?

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此前曾表示,2022年京东云将持续夯实云平台底座,扩展京东云纵横一体的“十字版图”:纵向上, 从“业务上云”走向更多元化的“云上创新”,打造新一代云产融合的供应链体系,以“云链一体”数智化引擎驱动业务增长;

横向上,将“更懂产业”进行到底,携手零售、物流、能源、交通、制造、城市、金融等千行百业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实体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

四、用工匠精神,做最苦最累的活

京东云的风格,说到底,和京东一脉相承。

京东很早就说过, 要做就做这个行业里最脏、最苦、最累、最难的活,因为这一定是行业里最有价值的事情,也最长久的事情。

在消费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过去二十年里,只有在京东身上,人们看到的早已不是单纯的互联网标签,而是更多的实体经济、产业属性的属性。因为它足够重,也更足够置身产业之中。

1.先问长期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大众印象中,京东干的事情,没有一件可以躺挣。

在互联网风行轻资产模式的时候,京东埋头建仓网,做深做重,提高用户体验。当客户体验和KPI发生冲突或矛盾的时候,客户体验第一,这才有了比如京东11.11期间的超300城快递件可实现分钟达。

做健康也是这样,京东当时在内部讨论:大家买药麻不麻烦,看病难不难?先问这个问题,再问京东能做什么?这才有了京东健康。

简言之,不管是做零售、做物流,还是做科技,京东内部都要经过灵魂三问:社会价值是什么?客户价值是什么?最后才是对京东的价值是什么?

对于京东来说,任何一件事,在从0到1的时候,成本一定是高的,这个帐肯定算不过来。但京东会认为这不是一个纯商业价值可以衡量的事儿,一定要先问问长期价值和社会价值。

比如,有的物流客户参观了京东亚洲一号,觉得这个仓效率很好,也想建这套东西。但再去问客户要支撑哪块的业务时候,他没有清晰的答案,说明他其实没想清楚。那这个钱我们不去挣,京东要要先帮客户去把这件事情想清楚。

从京东云服务产业客户的角度来看,产业客户真正的认可,更是来自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价值。炫技可以带来快速签单,但是如果没有给客户创造价值,那就没有第二单了,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

2.对待技术的“工匠精神”

与热点频频变换的消费市场相比,实体经济领域比拼的是耐力和执着,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短跑,需要深度理解自身业务流程和需求的合作伙伴,需要量身定制、扎实有效的数字化方案,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行团队。

这也正好与京东在技术领域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京东是个典型的长跑选手,很多技术项目经历了10年以上的持续研发和优化,打磨出真正卓越的技术成果。

近日京东对外公布了京东技术2021年度成绩单:最近一年,京东体系在各大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0余篇,夺得国内外权威竞赛奖项60余个,并创造了260余项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与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实践和大规模融合应用。

比如,在供应链主航道上,京东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数字营销技术,构建起全周期覆盖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人货的精准匹配和流量效率的高效利用;

同样是基于深度学习,京东还研发出端到端自动化补货技术,成为业内首个前沿的深度学习方法加持端到端决策的补货技术。

在物流方面,京东还构建起国内首个针对供应链自动化、数字化生态平台控,基于5G网络实现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平台化多个集群调度,可接入和管理供应链各环节传感器和智能终端,通过全链路数据采集、3D及实景视频融合呈现等方式实现供应链数字孪生。

五、结语:迈入新大陆

随着消费端红利见顶,未来10年最大的确定性,来自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

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将得益于产业数字化时代大规模的产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兴建。技术能力与我国世界级的、大规模的、低成本的超级供应链体系相融合,数字化的新大陆正在脚下展开。

产业数字化的蓝图徐徐展开,各行各业都在力争打通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生产与需求的高效匹配。以京东云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者们,正在帮助实体企业迈上新大陆,也在助力中国经济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一马当先。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559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1-12 09:30
下一篇 2022-01-12 10:5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