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之光”到跌下神坛,南孚30年辛酸沉浮史

连续28年国内销量领先的民用小电池巨头,却在各大外资企业手中反复被卖身,至今仍艰难前行。

前段时间,A股上市公司安德利发布公告称,拟斥资超24亿元收购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切入电池领域。而这被市场解读为,南孚电池或将借壳上市。恐怕这将是浮沉30年来,南孚电池离A股大门最近的一次。

那么“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南孚会不会摆脱颠沛流离的命运,搭上新能源的风口再次谱写辉煌呢?

1954年,一个仅7个人的小团队在地处福建南平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成立了南平电池厂,生产条件非常落后,直到1976年,福建师范大学的化学系高材生陈来茂到来后,采取与大电池厂联营、借牌加工等方式,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然而在当时,一些像松下、金霸王等品牌的外国电池比国产电池贵很多,但也好用很多,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

那么同样大小的电池,性能咋差出来这么多?说起来,当时国产多是碳性电池,而进口货基本上都是性能更好的碱性电池。

厂长陈来茂87年出国考察后,决定引进一条碱性电池生产线,可问题是,钱不够。在当时,从日本引进一条碱性电池生产线,成本在5000万元以上。

而南平电池厂的全部家当只有200万,离5000万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新知达人, 从“民族之光”到跌下神坛,南孚30年辛酸沉浮史

于是,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联姻,成立了国内电池行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也就是南孚。之后,通过贷款等金融手段,筹到6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了一条碱性电池生产线。好在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随着bp机的风靡,碱性电池需求量大增,南孚成功跻身国产干电池第一梯队。

然而,消费市场的好运并未传导在资本市场。

1999年,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等资本设立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并成为南孚电池的控股公司,中方持股51%,外方持股49%。

仅仅一年后,摩根士丹利又获得了部分来自中方的股份,曾经的民族品牌已经彻底把控在了外资手里。而外资的加入,也为南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充沛的资金,但谁又能料到,这会成为日后南孚股权旁落的起点。

先是失去在港上市的资格,2003年,又被摩根士丹利以1亿美元卖给了美国吉列公司。过了两年,吉列又被宝洁收购。兜兜转转,一手好牌的南孚已经彻底被外资控制,陈来茂也黯然辞职。南孚的上市之路就此搁置。

直到2015年,鼎晖资本收购了南孚,南孚才终回中方手中。2016南孚电池成功借壳登陆新三板。

说起来也是令人唏嘘,无论是股权旁落、还是放弃海外发展战略,南孚错失全球化扩张的最佳时机也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未来上市后,南孚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那还是留给我们这些有民族情怀的消费者吧。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56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1-19 12:51
下一篇 2022-01-19 12:57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