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地雷不排除,是没办法沟通的

知识,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要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才会对我们有帮助。

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知识渊博、高谈阔论” 的人了。

可是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往往并没有因为”知识渊博” 而有多大的改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和知识没有产生深度的链接,可能只是 “一面之缘”,也仅仅是停留在刷书的快感中。

刷书、刷课程看似是在减轻焦虑,但实际上并没什么卵用。

情绪地雷不排除,是没办法沟通的

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阅读留存率只有 10%,而视听的留存率更高一些,不过也只有 20%。

无论是阅读还是视听,其实都属于被动学习。

而真正留存率高的是主动学习,包括了讨论、实践和教授给别人。

许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更好的学习方式是让知识和自己深度关联起来,而且多做刻意练习,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这样,当使用的时候就会自动触发,而不会出现”一方面知识渊博、一方面学了也使不出来” 的尴尬。

最近我在学习时,每遇到一个有用的知识点,我也会想办法进行深度链接,例如干脆写成一篇文章、拿它解释之前遇到的现象、在心中提前演练未来的应用场景等。

例如这几天在学习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我就有意这样学习。

昨天的文章解释了结构化倾听,它指的是我们要从对方的话语中,识别出情绪、事实以及期待。

今天我们学习下花姐提出的”反向叙述”。

根据花姐的定义,反向叙述是指根据自己理解的逻辑,重新叙述一下前面结构化倾听获得的信息。

对于大部分对话,我们只要分清事实和情绪,就可以推导出对方的期待。

但是,有些对话只有那么一两句,可能很难理解,况且大多人说话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默认了一些背景信息,所以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

而反向叙述就是为了解决沟通双方信息不对称的。

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你会错意领导的话,直接去做了,做出来的结果可能与领导的要求大相径庭。

所以,在做之前,是需要通过反向叙述来弄懂领导表达出来的真实需求的。

反向叙述有哪些操作要领呢?

花姐总结了三步走策略: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

一、响应情绪

在花姐看来,在沟通过程中之所以搞不清楚对方真正想要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情绪的阻隔。

对方有情绪,肯定是会影响它的思考和表达的,因此,如果想让沟通顺畅进行下去,首先要想办法让对方情绪平复下来。

花姐使用地雷来形容情绪,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它可能随时会爆发的。

因此我们我们首先要排雷,即清除情绪地雷。

当我们识别出对方的情绪后,可以使用点破和接纳来进行剥离。

例如,老板对你说:”小明,让你做的报表还没有做完吗?”,即使是昨天老板刚给你的任务。

很明显老板是带着情绪的。

这时候你说:你昨天下午才开始让我做的……

虽然你说的是事实,但老板听了肯定不高兴。

如果这样谈话,很可能会变成双方的争论,结果双方都弄得不开心。

这时候可以利用上面的技巧即点破情绪:不好意思老板,我做了 60%了,没及时向你汇报进度,让你着急了。

点破了老板的着急情绪,老板觉得自己的情绪被接纳、被理解,于是情绪就缓和了,这样才会有利于后续的沟通。

在亲子沟通中,也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哭着过来跟你说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了。

大多家长可能会这样回复:

回复1:(孩子被抢,家长有些生气)真没用,就知道哭,去把玩具抢回来。

这时候孩子哭的更伤心了,甚至还会觉得委曲,玩具被抢了,妈妈还骂我没用,妈妈不理解我。

回复2:小小男子汉呢,别生气、别哭了。

孩子听了还是止不住的哭,觉得我不应该哭,哭是不对的,自己的情绪被妈妈否定。

如果使用点破情绪的技巧,很明显孩子更容易情绪平复下来。

可以这样说:宝宝,你的玩具被抢走了,妈妈知道你很生气、觉得很委曲。

情绪被点破了,孩子觉得自己情绪被接纳了,妈妈是理解自己的,于是就更容易平复下来。

接着可以说,小朋友抢玩具是不对的,你慢慢跟妈妈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候,孩子可能已经不哭了,开始叙述事实了。

无论是工作还是孩子教育,只要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对方有情绪,都可以使用点破情绪的技巧,先把情绪地雷排除,然后才能理智的沟通。

二、确认事实

可能沟通双方的理解会有偏差,所以可以用自己的话再描述一遍:你刚才说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我理解的对吗?

如果你的叙述和对方有出入,那么对方就会指出来,然后你再说出自己的理解让对方确认,对方觉得有出入再解释……

沟通双方经过多轮的讨论,最终就确认了事实。

在追问事实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对方不耐烦,试想对于一个重大项目,如果理解有误,在实施过程中做错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三、明确行动

明确行动就是根据前面的信息,把对方的期待翻译成可以实施的行动,让对方感受你确实听懂了他的意思,并且按照他的期待开始规划行动。

例如在上面孩子玩具被抢的例子中,孩子在情绪被接纳后,把事实叙述清楚了,妈妈也理解了孩子的期待:把玩具拿回来。

于是,妈妈把孩子的期待翻译为接下来的行动。

可以这样说:咱们现在过去看看,你告诉小朋友如果想玩你的玩具,可以告诉你,而不要去抢,抢玩具是不对的,现在我要玩了,请你还给我。

总之,当我们在沟通时,如果不理解对方真实的需求,就可以使用反向叙述法。

首先,要回应对方的情绪,然后和对方确认事实,把对方的期待翻译为可执行的行动,最后按对方的期待规划行动。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61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3-17 20:39
下一篇 2022-03-18 09:33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