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行业机遇之前,需要理性地看待经济趋势、产业周期、商流变化、政经局势等,只有看清行业增长的本质和底层逻辑以及外部变量,才能合理布局。
第一,新冠疫情带来全球经济衰退,主流发达国家基本都处于通胀状态,物流成本高企、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民众可支配收入减少。全球走出通胀需要一定的时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WEO)中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4.4%,并全面调降了各大主要经济体今年的增速预期。
IMF还预计全球通胀将比去年10月预估时持续的时间更久,到2023年才会消退。不过,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紧缩情况,由此导致的工资上涨或传导到物价上。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1.2个百分点。
第二,从商流以及流量的变化,去看待物流接下来的走向。
在过去10年中,跨境电商野蛮增长的本质主要是依靠流量的红利周期。所有电商平台以及区域性市场的兴起,本质上是源于原有线上流量的阶段性增长带来消费和订单量的增长,从而带动物流公司的货量提升。随后,疫情的催化作用将行业的增长进一步推向高峰。
如今,整体流量已经阶段性见顶,且流量分层明显。例如,以前跨境电商卖家只需要在谷歌、Facebook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或者搜索引擎上进行引流;而如今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体,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IP、内容营销、网红营销等,线上流量出现分层化和去中心化的趋势,跨境电商的营销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同时,跨境电商正在由流量红利向供应链深耕细作与品牌化方向升级,卖家正在面临“旧模式逐步出清,新模式尚在探索”的阶段。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题为《坂田跨境电商神话破灭》,主要内容是讲一批主要依靠铺货模式起家的坂田跨境大卖家,在2021年后半年-2022年前半年,都遭遇了流量大幅下滑、订单量下降、以及企业裁员的情况。
其实,这篇文章本质上反应的是过去依靠单纯流量红利、依靠人头铺货模式的行业粗放式野蛮增长的时代结束,行业开始要求从业者对供应链、对产品需要有更好的把控力度,跨境电商的品牌化时代即将到来,更多有品牌意识、研发能力、生产供应链协同能力的卖家和品牌商将进入主赛道,而主流电商平台也会将资源更多地倾向于这类卖家。
第三,疫情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新零售趋凸显。
尤其是在欧美国家,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订单量猛增,使得很多线下零售巨头,也开始加快了布局线上零售的步伐,沃尔玛在过去疫情两年期间的增长甚至反超eBay,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跨境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
以国内的京东到家、美团等为例,将线上订单和线下商超的供应链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商品配送的效率以及商品流转的速度性和灵活性,并且依靠大数据分析,可以提前将货物备在离消费者更近的仓库或门店,从而实现更好的购物体验以及更低的配送成本。
欧美许多国家也正在出现类似于这样的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于跨境物流企业来说,不能仅仅只是盯着从中国发往海外的出口订单的物流服务,更应该看到跨境电商的全球化属性,考虑如何构建本土化服务能力服务更多国外品牌。
第四,全球政经格局不断演变,供应链布局的逻辑发生变化。
回顾过去两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的中断等问题,使得每个国家都开始意识到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这将会直接导致在未来几年,每个国家都会基于本国安全的考虑,去进行一些基础供应链设施的布局,因此,未来所有的供应链生产不可能还会一直集中在中国或者东南亚地区。
另外,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是,稳步建设支线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重点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
其实中西部和边境地区人口比较稀少,在这样的地区建设基础设施,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肯定是不理想的,所以,还是更多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去考虑,例如,当发生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国家需要迅速调动人员、物资时,完善且坚实的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未来企业在海外国家进行供应链、产业链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时,不仅是站在成本和效率最优的层面去进行市场化的考量,还要综合考虑国家安全、供应链安全等维度的相关政策以及监管措施可能带来的外部影响。
目前中国亟需出现至少一家具有全球网络、可以比肩类似于DHL、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的跨境物流企业,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出海以及国家物流安全。企业的发展是以行业红利、时代机遇、国家运势等外部环境作为先决条件。
只有时代的企业,看清行业增长的本质和底层逻辑,进退之间,方能豁达从容。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6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