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60年代,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集成电路,但是一直没有引起电子公司的特别关注,因为当时的主流还是晶体管技术。在这个时候,有一家名为英特尔的公司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成立了。英特尔的管理者——安迪·格鲁夫觉得集成电路可能会是一次影响人类生活的革命,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他开始回溯电子产品发展的历史。
在分析电子产品历史的过程中,格鲁夫总结出了一条规律,那就是电子产品逐渐慢慢地往节能化、人性化、家庭化方面发展。但是在当时环境中,使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产品都是体积大、质量大、保养困难的,难以达到上面所说的指标。
格鲁夫问自己,电子产品最终会往着普通人们发展吗?
首先,体积和重量一定要足够小,方便在家庭中使用。其次,成本需要足够低廉。最后,零件必须要容易维修。
在当时,大规模集成电路其实就是正好满足了所有的需求,虽然大规模集成电路对于技术要求高,但是集成电路可以减少体积和质量,并且价格低廉,便于保养。
所以格鲁夫判断,集成电路最终可以取代晶体管成为半导体芯片的主导技术。于是公司的重心转移到研究和生产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存储芯片上,而这一决策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英特尔。
有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思维打开一个新的思路,从而发现一些少有人涉及的领域。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可以进行创新,或者对问题进行开创性的解决。而造就这种局面的,正是5W2H分析法则。
什么是5W2H法则?也就是通过提出七个问题,Why、What、When、Who、Where、How、How much,来完整地分析问题,检查在思考过程中是否有所遗漏,如果有所遗漏则进行补充。
福特汽车前CEO唐纳·彼得森说过,多问一些问题,就可以不用花费力气为过多的问题寻找答案。5W2H法则追求的正是以问题覆盖全部环节,进而让分析达到面面俱到甚至有所突破的境界。
5W2H法则:
- 1、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为了寻找问题出现的背景和条件。
- 2、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是为了确定当前所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 3、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合?这个问题是为了解决一切与问题相关的时间问题。
- 4、Who——谁?由谁来承担?由谁来完成?由谁来负责?这个问题是为了确认问题的对象。
-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这个问题是为了解决和问题有关的地域或者切入点问题。
- 6、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么样?这个问题是为了解决和问题有关的方法。
-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成本产出如何?这个问题是为了计算解决问题出现所需要的成本、精力和其他投入。
任何问题只需要经过这几个问题,都可以得到全面和透彻的分析,而一些突破性的思考通过这几个问题,也会得到一些新的突破点。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也就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6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