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新闻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就包括新闻教育。
新闻学院几乎是被迫在一夜之间改变教学方式,从线下教学匆匆转移到线上教学。师生失去现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无法使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对于要进行新闻实践的学生而言,他们也不方便出去进去采访和拍摄工作。
虽然不确定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冠疫情大力推动了新闻教育往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难以逆转。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通过编译Journalism Practice期刊于2022年3月发布的论文《解读新闻教育中的价值创造动态:以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教育为例》,带大家了解疫情下的线上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子带来了什么影响,他们对教学环境的更换有何意见、对线上教学资源有何评价,进而思考与探索应如何改善线上新闻教育实践。
学生也是新闻教育价值的创造者
尽管教育的本质是非盈利的,但就像企业要了解消费者需求一样,新闻学院也要去了解什么因素会影响新闻学子对教学的体验感,特别是在疫情对新闻教育带来冲击的大环境下。
研究者引入服务管理领域的价值共创理论(value co-creation theory),来观察在疫情线上教学中,新闻学院和新闻学子之间的价值共创过程究竟如何,其中特别评估了新闻学院的实用新闻学教育。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学生不再是被当成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被视为能对学习体验、教学创新和改进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合作伙伴角色。
具体操作中,研究者受到参与式行动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的启发,于2020年秋季来到挪威的一家高校,参与大一学生的实用新闻学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多平台新闻技能。
这门实用新闻学课程由课程讲师设计,采取了典型的北欧新闻学院的教学新闻编辑部(pedagogical newsroom)模式。在教学新闻编辑部中,同学们要互相学习,大胆参与新闻实践,并且探索出新的新闻制作模式。
早在疫情之前,这项课程就有了一些线上教学元素,如在线教学视频。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学校仅在课程初期对外短期开放,等学校完全封闭后,学生只能参与线上学习,因此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线上学习资源。
在上述情况下,研究者想探索新闻教育的价值主张和学生感知到的教学价值之间的差距,以及这样的差距会如何影响教育价值共创过程。
预设中,线上教育模式更能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例如,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选择学习场景、确定学习资料和安排学习时长。
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学生会具体遇到什么问题?上面提到的好处,他们能在现实中能得到多少?线上新闻教育还有什么可改进的空间?
学生对线上新闻教育的价值感知
为了弄清楚新闻教育的价值主张,研究者以Canvas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课程为实证材料。作为补充,研究者还请课程讲师(包括论文的三个作者)写电子“课程日记”,他们在上面记录着教学目标(如锻炼学生检索信息的技能)、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完善建议。
除此之外,研究者要探索新闻学子感知到的教学价值,参考了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具体见课程日记),以及跟被选中的八名学生进行线上访谈。其中六名学生是由同学选出来的,另外两名是老师挑选的。研究者提前告诉这些学生采访主题,请他们跟其他同学讨论,再将同学们对课程的意见收集回来。
通过跟这八名学生聊了约两个小时,三位研究者详细记录了访谈内容,除此之外,他们还分析了学生在网络调查问卷中的回复。
研究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新闻教育的价值和新闻学子的感知教学价值,即灵活性(flexibility)、互动性(interaction)、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和情感学习(affective learning)。
灵活性:更喜欢没那么灵活的线下教学
这所挪威高校的大一实用新闻学课程包含六周的新闻制作教学,专注于广播新闻制作、视频新闻制作和静物摄影教学。
疫情之前,学生通常是轮流学习针对不同领域的教学资源,如在广播新闻制作周,学生就上广播新闻制作的课程,之后在视频新闻制作周再参与相关课程。
但因疫情,这些课程材料都被搬上网,所有学生能在同一时间段内学习这些课程材料。这些材料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播客、网络教程和预先录制好的讲座。一般来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景都更加灵活。
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助教来帮助学生。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电话、脸书等方式联系助教,助教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设备或其他实际问题。老师的课程日记显示,一些老师会告诉学生,他们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跟老师联系。
那学生是怎么想的呢?有部分学生描述了线上学习资源的优势,例如灵活性。但是通过学生访谈和老师的课程日记,研究者发现学生还是更喜欢线下教学。在他们看来,线上的学习资料,如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弥补不了线下教学的缺失。
一个参与过广播新闻制作课程的学生说:“我们只能在学校学三天广播新闻编辑课程,这是不够的,就算看了线上教学视频也不够。大部分学习就是在实践中检验事情是如何运作的。当只有三天实践时间时,你是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的。”
事实上,学生对线上课程材料的学习也是有限的。有学生表示:“Canvas上有课程资源,但在课程开设期间,很难找时间来学习这些材料。当时间那么紧的时候,你很难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而恰恰是线上学习中每天“固定”的早会环节收获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有学生表示,早会给自己一个跟其他人固定见面的机会,能鼓励自己向小组同学学习,是一个有激励作用的环节。
互动性:互动效果因人而异
在从前的教学新闻编辑部模式下,每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其中有一名学生充当制作编辑,全天监督整个新闻制作流程、管理小组会议和监督其他学生。学生像现实新闻编辑部的工作人员那样,一起工作,固定开编辑会议。
因为疫情,以上活动主要在视频会议软件上开展,学生也会用脸书和Snapchat来进行线上交流。此外,学生还会开展线上反馈会议,大家互相点评作品。对此一个学生总结道:“跟别的同学联系和合作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编辑会议太棒了,你能在上面对着其他十个同学谈论自己的作品。”
而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老师监督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就学生的新闻学习问题或技术问题提供指导,例如回答如何接触相关消息源的问题。
线上会议的互动性强弱取决于具体的学生小组,有老师担心积极性不那么强的学生,在不露面的情况下,学习质量更难得到保证。但也有老师在课程日记中表示,自己看到了很好的线上互动氛围。
根据学生访谈,学生很感激老师愿意在白天跟学生保持联系。一名学生表示:“我发现在课程开展期间,我很容易联系上老师。我可以在白天联系他们,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都行,必要时更晚也行。我跟其中一个老师在晚上七点聊过天。”
不过当学生不能跟老师面对面互动时,他们求助老师的门槛还是更高了,有时问题也不能很快得到解决。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打电话给老师是个障碍,我以前从来没试过在家里给老师打电话。如果他们跟我在同一个地方,那么向他们提问就简单多了。”
尽管学生之间的互动很有价值,但它不能取代师生互动。一名学生告诉研究者:“编辑小组是一个了不起的倡议,我觉得小组对我的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跟从老师身上得到恰当指导还是不一样的。”
自我调节:老师降低要求,学生充满疑惑
考虑到课程结构复杂,再加上学生并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学校通过在Zoom召开介绍课程的全体会议等方式指导学生熟悉课程及其要求,并且建立谷歌交互式文档,上传整个课程的总结内容和所有学习资源,以方便师生获得课程相关信息。老师也经常检查学生小组的情况,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协作文档中。
由于学生在疫情防控措施下,越来越难找到采访对象和写出新闻报道,老师降低了课程要求,并特意减少一些强制性任务。对于这些做法,大多数学生表示满意。有学生说:“当我们有问题时,老师会积极回应和调整课程要求。”
即便如此,对于学生而言,线上学习的学习难度仍然增加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弱,也更需要帮助。老师的课程日记表明:学生对实际情况和正式课程要求有很多疑惑。学生希望有人指导他们,告诉他们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应该阅读教学大纲的哪些内容。他们还呼吁要把线上课程概述改得更直观些,方便他们理解。
并且,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这种降低课程难度的做法让他们感到沮丧。这些学生在采访中表示,任务难度降低,自己也变得更懒了。有一个学生说:“由于疫情,我们没办法按计划写完新闻报道,老师们倒是很宽容。但我不能按规定做好事情,所以学习成果都不一样了。”
情感学习:积极和负面情绪共存
情感学习涉及到情绪管理、发展作为学习者的判断能力、将主观价值附加在学习任务中以增加学习动力等内容。在疫情之下,学生的情感学习过程遇到很大的挑战。
有老师在课程日记提到:“学生说他们很累,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另一个老师也发现,现在越来越难激励学生去学习。在课程进行期间,老师还对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有被孤立、沮丧或孤单的感觉。
为帮助学生应对这些负面情绪,学校开展活动来为学生加油打气,如老师逐一向学生打电话,询问学生的情况。对此,受访学生很感激老师特意打电话来表示关心。老师会跟学生至少通话五分钟,有的甚至聊了一个小时。有学生直言:“我觉得老师打电话给我们的做法实在是太好了,我能跟对方谈谈自己的情况真的很好。”
然而,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打电话询问个人情况的做法让自己感到很大压力,觉得老师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有学生说:“我知道有的同学哭过,因为他们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些人扛得住被人推着做事的压力,但其他人扛不住。”
除了老师问候带来的压力,学生在家完成新闻制作任务时,没有了以前在校的集体支持,因此在接触消息源时会更加紧张和不舒服。一名学生描述:“在教学新闻编辑部打电话给消息源,比起自己从卧室打电话过去,要简单多了。”
不过,有学生强调接受挑战的好处。他们认为老师督促自己是好事,能激励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成为一名记者很重要。一名学生说:“如果你在这门课程中没有被推着去联系消息源,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这样做?”另一名学生补充说:“体验不安全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不安全感本来就是新闻业的一部分。”
研究小结
就像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都在评估疫情之后要维持哪些数字工作实践一样,新闻学院也应该根据疫情的经验,评估数字化实用新闻教育的缺点和机遇。
而这一研究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新闻学子特别是大一新生突然因疫情面对线上课程时,线上教学的一些价值主张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实现。
正如研究者在结论部分写的:“任务越具有挑战性,学生就越不能熟练完成任务,那他们就越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并且要通过频繁交流来得到反馈。”除了教学上的便利,他们也需要感到安全和被包容。此时校方如能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及时调整线上教育模式,也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新闻教育的价值。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7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