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的心法:雷军告诉你如何深入思考

雷军创业中不仅勤于思考,更加实干,用行动来匹配思考,把每一个思考的结论都化为行动,用行动去落实、去验证,通过行动将思考成果化。“干就是了”是雷军很著名的一句口头禅。

穿越周期的心法:雷军告诉你如何深入思考

近日,雷军在其个人微博转发了自己接受央视纪实访谈节目《云顶对话》的视频。一次深度的对话,包含了雷军创业30年的思考。

当年,18岁的少年因为看过《硅谷之火》这本书后,便一直怀揣一个“伟大”的梦。30多年职业生涯,穿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周期,持续创业成功者。

一次创业成功并不难,难的是连续成功,雷军算极少数。你看到创造了无数个产业历史的背后,也有无数个低谷的挫败。

30年的沉浮凝结为一本《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来自于实践,敢于揭开伤痛,不鸡汤,但是能让你看到思考的力量。

如果说《硅谷之火》是一本点燃无数年轻人梦想的书,那么《小米创业思考》则是一本帮助年轻人去实践梦想的工具书。

雷军是如何思考的,又如何将思考转化为行动?十一期间,懂懂又翻看了一遍《小米创业思考》,有几点感触颇深,记录下来与年轻的创业者们分享。

 01 

停下来,跳出来

穿越周期的心法:雷军告诉你如何深入思考

“你所经历的挫折、失败,甚至那些看似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都将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创业的成功率极低,失败却比比皆是。在懂懂看来,这本书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成功的经验,更是揭开了创业过程中的一次次挫折、失败。雷军用实践告诉读者,挫折当前时应该如何思考。

雷军在带领金山公司的过程中遇到过两次重创,两次都给了他重新思考、重新起跳的机会。

一是历经三年做出了国产软件,但是用户不买账,为此雷军不得不亲自去中关村站柜台。那一次雷军意识到,自以为是的高科技不是高科技,重要的是要看用户需要什么。创业,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要看用户要什么。在中关村站柜台的经历,让雷军对用户需求导向理解更深刻,同时对零售的本质有了自己的认知,这也是小米后来做新零售可以与众不同的一个基础。

二是WPS碰上Office,金山与微软正面刚。死磕微软三四年,WPS没拿到多少成果,再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忙着去做互联网了,金山很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已经被时代甩下。那一次被微软暴击,雷军感到迷茫、彷徨,短暂地离开金山半年时间。酒吧街买醉蹦迪,泡CFIDO网络论坛的消磨时光,抽身而出的他有机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互联网。

从软件走向互联网,金山孵化了卓越网。这一次的创业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成功之处在于,理解了零售的本质,懂得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卓越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网站。但是,那是互联网发展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备,用户习惯没有培养起来,这一切都需要烧钱。虽然是市场第一,但是已经没钱可烧,只好将卓越卖给国际巨头亚马逊,错失互联网最佳时机。“在那个痛苦中,我就在思考,我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未来还有没有机会。”那一次雷军最大的收获就是想明白了光有勤奋和努力是不够的,重新审视“趋势”的重要性,这也有了后来的“风口上的猪”之说。

金山IPO之后,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雷军离开了金山。金山IPO之路颇为曲折,雷军卸下重任后两年多时间处于半退休状态,有机会又一次停下来思考。那个期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接触了大量互联网创业者,对行业有了新的认知,预见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同时,随着自己的阅历与岁数增长,人要突破中年危机,他觉得可以做一份更大的事业。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创业者一次次揭开过往的伤巴,把那些真实的故事展现给读者,告诉他们在痛苦和迷茫中,不要放弃思考,要认真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反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突破的方向。

几次低谷,其实是雷军创业史上最大的财富。每一次遇到瓶颈,停下来思考,跳出来思考,不一样的视角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完成一次蜕变。

 02 

终局意识、本质思维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创业路上,会遇到无数个决策瞬间。有些问题很难决策,特别是一些长期战略,还有一些复杂问题看不清,如何决策?在这本书里,雷军通过一些故事告诉你决策的逻辑。

金山IPO算是一个小成,小米是最快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算是一次大成。事业财富双丰收的雷军,要不要止步?

造车,是一件比造手机更难的事,挑战更大,周期也更长。小米成立于2010年,第一部手机是2011年底下线,2014年小米就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如果造车,不要说三四年能成为市场第一,三四年时间能造出一辆车来就不错。要不要造车的课题摆在案头,雷军是怎么决策的?

除了大量的走访、调查,雷军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终局推论:第一层,对公司业务终局会有怎样的影响?第二层,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终局是什么?第三层,战略决策的根本检验依据是什么?这三个层面是如何推论的,大家可以在书中寻找更具体的答案。

通过这个故事,雷军告诉创业者:战略思考中的终局意识,是创业者、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因为有终局意识,才能真正把握风口,顺势而为。

创办小米时,如何定位小米,是关乎企业长期命运的重要决策,雷军又是如何思考的?雷军的经验是回归本质去决策。在他看来,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企业的根基,最需要领导者在做顶层设计时想清楚。小米,不能用一家手机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IoT公司来定义,这都不足以支撑小米长期的发展。

在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就定下小米是一家技术立业的科技公司,技术就是小米的纲领。“科技公司”与“交付科技产品的公司”之间最本质的不同就是:用技术自我实现,而不是依靠合作方供给,缝补拼贴将就着用。

因为是科技公司,造就了小米的工程师文化,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技术领先、体验出众的极致产品。也因为是科技公司,小米必须造车,如果不造车就不能走要技术的最前沿。

小米从创办之初就倡导性价比,这也导致小米长期被误读。在很多人看来,价格低与品质差相关联,不懂小米的人以此来攻击。但是,用户是用脚投票的,小米手机落地后快速打破原有市场格局,成为赢家,并且还因为性价比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在手机之后,凭借性价比,打造了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平衡车、小米电视等一个又一个爆品。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误解,小米的产品依然得到用户的认可?这是第一性原理,即拨开事物一层一层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从人性的本质、需求的本质来看,用户对商品最本质的期望就是物美价廉,所以小米定下“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宗旨。

“我觉得性价比是商业圣经,所有公司的竞争法宝。”因为洞察本质,小米赢得了用户的心,也赢得了市场。

这本书有,记录了很多个战略决策的思考过程。你会发现,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难以决策时,可以用终局思维,以终局定策略,也可以回到原点、回归本质,以初心做选择。

 03 

进阶与迭代

“改改改改再改改”

没有一个理论是可以适用在所有的产业背景、产业环境中的,能够让一个企业一直走下去,这需要企业家不停地思考,认知进阶和理论迭代。

“改改改改再改改”,这是在小米内部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习以为常。而这背后,就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进化。

小米的产品观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追求极致。雷军很早就说过,要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一定是要超出用户的预期,这就要把产品做到极致。雷军认为,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达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产品发布前,改改再改改,哪怕能再优化一点也不放弃;产品发布后,也要根据用户反馈持续更新,一代代迭代改善,优化、进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每一次小米发布会的演讲,雷军都当作一个产品来打磨,追求极致。发布会的PPT,有时候会改上百次,甚至在雷军上台前都有可能再改一版。

极致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不到最后一刻,团队的任何一人都不会停止思考与打磨。

不停地思考,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对于风口理论,雷军也在实践中进行了迭代。

在早期,雷军认为创业只要聪明加勤奋就可以天下无敌,无所谓风口与趋势。只要练就能力,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来雷军提出“风口上的猪”,强调趋势的重要性,但这也引起一些人的误会,认为这是投机。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雷军又重新阐释了“风口上的猪”——这句话的主语是猪,本意是说在进入新领域、寻找新机会时,放低姿态,虚心学习,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从“天下无敌”到“姿态低到底”,凝结了雷军踩准风口的创业心法。此外,书中还有关于踏准风口更详尽的思考逻辑:首先你要知道,台风来不来?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在风来之前,大多数能上天的猪都是做好了准备的。其次,猪在风口上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很快会掉下来。“小米曾经引发过一个风口,切身体验再深刻不过了。”雷军的思考逻辑,都来自于实践。

迭代也包括修正。初期的思考可能不完整,或是不正确,在后期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019年,小米提出实施“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发现,手机依然是小米的核心,AIoT是围绕小米手机而布局,形成联动效应。这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加法,而是乘法,AIoT业务要成为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助燃剂,渗透更多场景、赢得更多的用户,获得海量的流量和数据,成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一年后及时将战略调整为“手机 x AIoT”。

这本书中很多故事,告诉你思考永无止境,并且是在实践中不断进阶的、迭代的。

 04 

与思考相匹配的行动

穿越周期的心法:雷军告诉你如何深入思考

“干就是了!”

雷军创业中不仅勤于思考,更加实干,用行动来匹配思考,把每一个思考的结论都化为行动,用行动去落实、去验证,通过行动将思考成果化。“干就是了”是雷军很著名的一句口头禅。

其实,实干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只勾画战略不落地实施,或是不能完整地落地,所谓的创业就只能是画饼。

《云顶对话》专访雷军时,一条不经意的对谈意外等上热搜,#雷军称微博都是自己发的#光受热议。很多CEO的微博都是由公司专门的人员代为打理,只是企业宣传的一个出口。而雷军则是将微博看作与用户交流、沟通的窗口,所以不仅发微博亲历亲为,还要看用户的评论、并且与用户互动。这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也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才能知道用户在关心什么,才有对用户的体感。

实干是雷军身上最重要的一个标签。说干就干,重要的事亲自干,花费再多时间也要干好。比如书中提到小米的人才观:事业很难,光能干还不够,企业一定要找有共同的愿景、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找不需要管理者敦促就能自驱动、自己干的人。招到这样的人才,看简历是不够的,需要对人深入了解。

在小米创业初期,雷军大量的经历都花在了招聘上。有一次为了搞定一个工程师,雷军在2个月时间里跟他谈了10次,好几次都超过了10小时,而核心团队加起来谈了17次。雷军总结自己招揽人才经验,就是要脸皮厚。人家三顾茅庐,他可以三十顾茅庐,不管什么办法,搞得定人才的就是好办法。

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考验一个企业家的实干精神。金山IPO后发展遇到瓶颈,雷军重新挂帅,梳理战略,带领金山重回增长轨道。小米2014年在中国手机市场登顶后,2015-2016年手机业务受到重创,业务下滑,2016年雷军亲自上阵负责研发和供应链,主抓交付、创新与质量三大问题,2017年小米重返增长轨道,创造了手机市场的一个奇迹。

创办小米,雷军当年因为《硅谷之火》而萌生的关于“伟大”的梦想实现了。按照常人的理解,他可以功成身退。即使小米公司一定要做电动汽车,雷军也不必再亲历亲为,可以请职业经理人,可以投资、孵化,也可以隔空遥控。但是这一次,实干家雷军依然选择亲自下场,押上全部的身家和前半辈子的积累,再“干”一场。

实干在细节处。造车对于雷军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雷军以小学生心态,去认真学习每一件事,甚至为了更懂车,计划去开赛道,“我不知道别的老板怎么做的,反正我对我的要求是我要懂。”显然,小米造车,雷军不仅是总规划师,更是一线的指挥官。

这本书里的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思考,都要通过行动产生力量,转化为最终的成功。

【结束语】

《小米创业思考》像是雷军的创业日记,30年创业的故事贯穿其中,告诉你雷军是如何思考的,如何进阶的,又如何将思考转化为行动。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不华丽、不鸡汤,但是雷军用真心记录的真实历程,满满的真诚。

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从雷军身上看到梦想的力量和努力的结果,给更多创业者和年轻人以鼓励,寻找前行的方向与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81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1 17:57
下一篇 2022-10-11 22:05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