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高增长时代,淘宝天猫护城河仍在

多年以后,2022年的双11一定是个被反复提起的分水岭。

今年的双11,淘宝天猫首度没有公布具体的GMV数字。天猫官方表示交易规模保持稳定。这意味着,天猫双11的交易额仍然在5000多亿的量级。

相较以往,GMV的确不再重要了。今年双11,人们讨论得更多的,是流量平台对淘宝天猫有无冲击。但最后天猫双11的数据证明了一点——天猫还是稳住了它的大盘。

在此之前的两年里,业界热衷于谈论直播电商、谈论流量红利、谈论烧钱换增量,但到今年,由于消费赛道风云突变,确定性成了新的关键词。

确定性是多方面的。比起烧钱“赌”增长,商家如今更关注利润、现金流层面的财务指标。在经营上,商家看重的是ROI、老客复购等涉及经营效率层面的关键数字。这一切反映到行业整体趋势,就表现为行业的关注点重新回归到经营本质,即能否赚钱、能否可持续经营、能否获得高质量增长。

新兴平台一度夺走了舆论的注意力。但今年双11,观感出现了些“反转”态势。不少人已经观察到,新玩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在重走“前浪”的老路,去搭建商城等基础设施;而在多平台经营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又出现了其他平台走红的主播和机构(罗永浩及交个朋友、俞敏洪及东方甄选、刘畊宏妻子ViVi及无忧传媒等),在双11前夕集中来到淘宝经营的现象。

新和旧、旧和新,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或者说,从一开始,用“新和旧”来看电商的思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相比互联网,电商本就是零售产业的一部分,零售追求的是百年老店、追求成熟度。

当行业野蛮生长结束,是时候重新审视电商了。告别了“唯GMV”论,更能看清淘宝天猫的护城河所在。

新平台走「老路」,淘宝直播摘果实

聚焦到平台本身的状况,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年的行业变化,更清楚地看到平台围绕“电商本质”所做的努力。

席卷电商战场两年,直播电商逐渐呈现其“有限”的一面——一场直播里,主播能带的商品是有限的。用户有在平台有消费娱乐内容的预期,因此电商内容的填充率也有上限。如果带货直播“浓度”过高,势必会伤害用户体验。

建立商城等独立于娱乐内容场景的消费场域,是新兴平台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早在双11之前,部分新平台已在频频发力招商,并为各自的「商城」完善机制。双11期间,新平台发起跨店满减活动、组织商家设定定金预售,面向消费者则发放商城优惠券、并发起超值购、秒杀等活动。

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打造一个交易心智稳定的经营场,而这些都是电商“前浪”走过的路。

以淘系电商为例,双11始于2009年,当时的天猫还叫“淘宝商城”,一场大促点燃了消费者的网购热情,也让广大品牌、商家集体拥抱电商浪潮。时至今日,淘系电商在组织大促、拓展品类、服务商家和消费者方面,已经积累了十余年。

张勇曾在分析师电话会上坦言:“消费者心智,是阿里经过这么多年建设,最宝贵的财富。”

这正是淘宝直播之于站外主播的吸引力。对于主播来说,想获得长期发展空间,就必须立足一个成熟的经营场连接人和货,从而提升人货匹配的效率。

在“人”这一端,主播在淘宝不需要刻意在“内容”和“带货”之间取得平衡,用户的内容消费本身就是购物链路的一环。在“货”这一端,淘宝聚集了从大牌到长尾不同类型的货品,主播获得更完善的“货”的支持,平台稳固的消费者心智,也更匹配主播的转化预期。

一个典型例子是罗永浩。这位有着“脱口秀大局观”之称的主播,在淘宝直播的带货首秀收获了2600多万观看人次,账号粉丝增长110万。连续几场直播中,罗永浩和多位脱口秀演员互动,趣味性极强的直播切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而直播本身的带货转化也同样可观。

 因此,对于淘宝价值的重估,不能只关注流量层面,而是应该放在“人货”成熟的经营场背景下来观察。 淘宝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流量,而是“留量”——只有不断提升“人货”匹配效率,才能为商家提供可以长久发展的稳定经营场域。

关于这一点,阿里巴巴一直都有清晰指向。今年以来,阿里调整了淘宝天猫核心战略——包括融合淘宝天猫、提高淘宝直播和逛逛的战略地位、提升消费者体验以及商家经营的确定性。2023财年Q1财报电话会上,集团高层也表示,公司在消费端的工作重点从用户数规模增加,转移到能够服务好现有用户,“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

这是理解淘宝内容化战略的关键背景。除了内容化,今年双11期间,淘宝天猫还扩容了购物车,加入了包括全程价保、多地址下单、老年人工客服等多个智能功能。淘宝的内容化并不是孤立的,平台的各项投入,目的都是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买体验,让主播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率。

相比关注平台之间势能的此消彼长,行业的目光逐渐回到了“真问题”——无论是商家还是主播,只要考虑商业化,最终都要回归到经营问题上来。这也解释了近期为何行业出现一轮集中入“淘”潮。如何提升人货匹配效率,成为现阶段行业取得稳健增长的关键。

回归经营本质,电商没有捷径

 回想一下,关于电商的“新概念”,已经出现了多少?光是这几年,就有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兴趣电商、信任电商等等,这些概念出现的时候,总给人一种行业变天的观感,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概念”盛行的根源是流量逻辑,但电商野蛮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今天中国网民超10亿,互联网普及率近八成,电商更是渗透率极高的业务。大盘制约下,新玩法能带来的交易增量必然有限。

电商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细分行业。相比互联网逻辑,电商更接近零售,其 本质在于人的覆盖、货的供给、人和货的匹配,比拼的是经营效率。这些基本功无法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言。 平台必须思考如何搭建一个公平可持续的营商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商家提供经营“确定性”。

告别高增长时代,淘宝天猫护城河仍在

“确定性”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财务上,淘宝天猫的ROI稳定,可以尽可能保证商家的现金流和利润。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家而言,备货时心里就能更踏实。例如苏州服饰产业带的商家,为参加双11活动提前两个月备货,“对双11比过年还重视”。

而对于刚“入淘”新商家来说,“确定性”体现为长期经营的意愿,比如俞敏洪空降淘宝直播间的同时,新东方也表示,在淘宝直播是一项有清晰目标的长期规划。

据「深响」了解,虽然多平台经营已是常态,但商家对于不同平台的期望并不相同。一个在多平台均有投入的服饰品牌商告诉「深响」,对于新平台,品牌的核心还是博一次“爆发”,重点在打爆品。而在做品牌、长效经营等工作上,目前他们的重点依然是淘宝天猫。

今年双11,淘宝天猫方面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天猫上有42个品牌拥有超过1000万会员,600个品牌拥有超过100万会员,其中,大部分品牌会员带来的成交额超过其总成交额的40%。 在行业愈发重视ROI、重视复购的当下,品牌的客群沉淀是未来增长确定性的来源,也是品牌影响力提升的关键。

 如同互联网行业回归理性一般,电商行业也在回归理性。红利会消失,但行业本质不会变,喧嚣过后,各个行业参与者都要围绕底层逻辑来竞争。而从本次双11的表现来看,基于多年的积累,淘宝天猫仍然很稳,它的业务护城河比想象的要深。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85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4 14:00
下一篇 2022-11-14 14:11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