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法大大比做电子签界的“支付宝”,那么其减碳计算模型更像是“蚂蚁森林”,向内输血,向外赋能。
作者|斗斗
出品|产业家
纸张、打印、包装、运输……所有环节的碳排放因子被带入公式后,签约场景的碳排放清晰可见。至此,每一份合同的碳排放都有了清晰的度量。
这是法大大联合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发的全国首个“签约减碳”计算模型。
如果说数字化是过去几年在企业内发生的最确定命题,那么碳排放则是当下时代被提到最前沿的主旋律。
今年10月份,德勤中国在中国展开了一项名为《中国企业脱碳准备度调研报告》,报告选取了六大高碳行业,绝大多数为大型企业。其中37%的受访企业来自能源、资源和工业(ERI)行业。最终调查报告显示,其中有超过95%的企业已经将碳排放作为企业接下来3年的重要发展指标。
但报告同样显示一点,即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已经制定了具体的脱碳/净零目标并设定时间表。
原因不难理解。即尽管不少国内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碳排放和自身业务模型的正相关性,但如何实现碳减排?或者说企业自身的哪个环节可以进行碳减排的操作?这是一张几乎没有多少人能作答的题卷。
但在电子签行业的法大大提供了一个答案。一组公开的数据是,截至目前,法大大平台已经累计签署文件超70亿份,总计减少123万吨碳排放。相当于2128平方公里森林的年固碳量,大约是广东省5年植树造林活动的固碳量。
一个ESG的新标签,已然成型。
一、2022,企业减碳之殇
在经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步入发展新时代,双碳战略等成为新的目标。自此国内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碳排放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
然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实践过程中都充满了困惑,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
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无法摸清自己的碳排放情况。要知道,企业只有基于碳排放量才能做出有效的减碳措施,继而摸清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情况,从而制定全周期的减碳方案。
另外,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不断的重视,企业逐渐面临披露环保、社会责任等信息的局面,于是,碳排放数据的统计愈发重要。
所以,企业的第一步是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和计算出排放特点。
然而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在现有条件下获得碳排放所必需的数据。这不仅需要具有代表性的设备运行时的碳排放数据,还需要保证排放源定义清晰且正确,即需要明确设备具体的排放数据。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较为权威的碳排放测量方法,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设备上。
不可避免的趋势是,完善的碳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全方位减少碳排放,同时帮助企业识别低碳转型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无论是自建碳管理体系,还是寻求碳管理厂商,都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且碳中和是一个“董事长买卖”,但很多管理层对碳中和方面的认知不深,无法给出准确的决策。
企业想要实现低碳化,必须要解决这些底层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某些业务或环节实现低碳化的同时,企业还需要让碳排放可管理、有迹可循。
目前,一些数字化垂直厂商,正在将这种能力充盈到自己的产品内,帮助企业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垂直领域,赋能企业做好碳排放管理。
数字时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很多领域逐渐云化、SaaS化,成为企业实现低碳目标的第一改造方向,电子签就是其中之一。
在传统签约场景下,纸张、打印、包装、运输、仓储等,都是企业低碳转型的最佳切入口。因此,诸多电子签厂商逐渐获得了一大批低碳转型企业的青睐。而在诸多电子签厂商中,具备“碳管理”能力的厂商,必然有着更大地竞争优势。
法大大,正在成为企业在签约场景实现低碳转型的答案。
二、签约减碳计算模型背后:碳可视、可算、可管理
一棵20年的树木可以造纸约3000张纸,以每份合同10张纸计算,签署6000份电子合同大约需要耗费6万张纸,相当于30棵20年生树木;快递包装1年的碳排放量超2000万吨,需种植等同于北京市土地面积的树木才可抵消……
无论是纸张、还是快递运输,这些领域都是传统合同签约的“必经之路”。签约低碳化,显然是企业低碳转型最便捷、最容易的场景。
因此如何替代纸质合同,实现节能降碳增效,是企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思考的问题。
周大福,一家拥有庞大零售网络的珠宝集团,在员工数量多、地域分布广的情况下,通过传统方式签署各类合同,耗时长、监管及回收难、成本高,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同时大量的纸张使用也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科技手段降本增效,应对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已势在必行。于是周大福开始试点电子签等新技术解决以上痛点。
在众多电子签厂商中,法大大最终与其达成合作。基于法大大电子合同与电子签云服务平台,周大福实现了全程线上签约,无需打印合同,对比传统签约方式,纸墨消耗、快递消耗归零,免去传统合同的专场保存、专人管理问题。
另外,针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固有痛点,法大大找到绿研院,在其专业机构的合作、指导下,在纸张、打印、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的碳排放因子进行测算,推出了碳减排计算公式,打造了签约减碳计算模型。每签署一份合同,就会显示为碳减排贡献减少了多少“减碳值”,以及所有签署合同累计碳减排量。
这也使得周大福每一次签约的碳减排值清晰可算、可见、可衡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低碳转型。
目前,周大福每年大概会签100万份以上的电子合同,在减碳上,每份合同可减少175.75g碳排放,碳减排总值在175.75吨以上;在签约效率上,提升了90%。
总结来看,在助力企业低碳转型方面,法大大不仅可以实现碳的可视可算,还可以帮助企业做签约场景的低碳管理。即企业在购买签约数字化产品的同时解决了“全周期”签约低碳转型,法大大更像是一个“一站式低碳签约厂商”。
更为重要的是,签约场景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即上游客户一旦选择一个电子签厂商,其下游企业必然会选择同一电子签厂商。因此使得企业在低碳转型中,可以很好地计算自身供应链厂商的低碳值。
而法大大所具备的“低碳管理”,将会更好地赋能企业上下游,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除了安利、贝壳找房、杭银消金、建发股份、维天运通(路歌)、民生金融租赁、顺丰、携程集团、益丰大药房、周大福等在内的3000家知名企业都是法大大电子合同与电子签云服务平台的受益者。
目前,法大大平台支持所有企业、个人查看自己账户内的签约减碳值,该减碳值基于账户内历史签署合同总量、依据签约减碳模型计算。
如果将法大大比做电子签界的“支付宝”,那么其减碳计算模型更像是“蚂蚁森林”,向内输血,向外赋能。
而在ESG的理念下,法大大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
三、ESG的最普惠触角
一个事实是,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碳中和”,抑或是微观层面的企业低碳转型,都是ESG理念下的行动实践。
ESG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背景。但是摆在面前的一些现实性问题仍旧无法忽视。
一是ESG声势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亟需缩小差距。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和回报更为重要。且目前ESG披露为非强制性、ESG投资尚未成为机构主流投资理念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主动披露ESG。拉小差距并非一日之功。
二是企业整体披露数据质量不高,急需统一规范标准。目前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对于披露内容无统一要求,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会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数据进行披露,而隐藏不利数据。从而导致数据不完整,继而导致缺乏定量和标准化的数据,难以做出量化的标准评价。
另外ESG作为舶来品,本土化问题较为严重,“水土不服”的情况普遍存在。可以发现,在国际ESG评级机构中,A股上市公司得分普遍偏低。
在全球ESG投资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企业环境和社会表现评估存在的质量和诚信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刻意通过环保、低碳、绿色等标签以博取投融资和商业利益的现象已经引发各方疑虑。
毋庸置疑的是,在这种商业环境下,提升企业在ESG领域的参与度;量化低碳值,使数据透明,逐渐统一规范标准;助力企业提升ESG属性,成为ESG产业、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在这场必修课中,法大大通过建设电子签平台全面落实节能、环保等要求,并及时公布低碳信息,帮助自身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在赋能客户的ESG品牌价值。
而签约计算模型下的低碳值可视、可算、可管理,也让企业低碳转型数据有迹可循,有据可依,不断提升企业在低碳数据标准度,继而实现整个ESG产业的规范。
基于此,无论对于法大大自身还是企业客户而言,ESG属性正不断渗透到其内部,从而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践行ESG理念。
从整个ESG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大大本身是ESG企业,也是ESG产业发展的基建企业,更是ESG企业发展必选项。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法大大正在通过电子签名,以数字化、低碳化、ESG化三步赋能企业,重塑企业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8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