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王 潘
年关将至,略显沉寂的手机赛道内部,突然响起了一声惊雷。
近日,一加九周年庆活动上,OPPO首席产品官、一加品牌创始人刘作虎披露了OPPO正式开启双品牌时代,并宣布了“OPPO线上就是一加”这一全新战略布局。
时间回到2021年6月,OPPO与一加全面合并之际,彼时的互联网语境还一度为一加的未来而担忧。殊不知,一加在融入OPPO后变得愈发成熟,最终携百亿资金投入以双品牌的高调姿态登场。而透视双品牌战略背后的逻辑,作为线上“老牌劲旅”,已然进化的一加,或将颠覆当下线上竞争的格局。
双品牌战略的逻辑
双品牌战略背后,是两位玩家为顺应手机赛道发展趋势做出的一次角色转变。
当下,手机赛道内部正在经历一轮“消费升级”。Quest 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2年4年间,虽然2000元以下机型出货量滑坡,但2K到5K价位段机型份额占比大幅度提升,总占比从23.7%攀升至43.4%。
市场占比由低端向中高端迁移,意味着消费市场对手机品质的要求正在提升,“能用就行”的产品设计思路,正逐渐被“好用与否”所取代。
只是,不同用户群体对于“好用”的评判标准并不统一。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折叠屏手机,商务办公需求颇高的用户会觉得体验甚好,但喜好拍照的用户,可能就会抱怨其影像能力为何比不过直板旗舰。
换言之,不同用户群体,对手机差异化细分能力的需求正在提升。而洞悉此趋势的玩家们,也一改过去一套产品方案尽可能覆盖更多潜在用户的打法,试图通过差异化路线精准获取用户。
众厂商纷纷卷向了细分赛道的背景下,切入细分市场绝非堆砌供应链技术、变更产品硬件方案那般简单,而是需要手机厂商深入科技“深水区”,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用更极致的产品力说话——比如折叠屏产品卷铰链、卷轻薄,移动影像则卷到了“硬核”的芯片领域,性能赛道则已卷到了内存编译、执行逻辑等安卓最底层应用。
这无疑对厂商们的“家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钻研技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手机厂商长期、不间断的投入。
若手机市场大盘尚处高点,那手机厂商全面朝向细分赛道进军倒也未尝不可。但现阶段,手机赛道仍处严寒之中,GFK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全球智能手机年销量下滑了近两成,今年形势相比往年并未明显好转。
也就是说,手机行业目前的严峻形势,并不允许一个品牌大而全覆盖所有用户。对OPPO与一加而言,面对赛道的差异化细分趋势,若是采取两个独立品牌各自为战的思路,不仅可能会陷入资源浪费、产品路线重叠的内耗,亦可能会因战线太过分散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滑。
相反,在双品牌战略框架下,二者无需刻意补全差异化产品路线,而是专精于自身的“长板”赛道。据悉,未来OPPO会通过Find与Reno两个“集团军”,继续向影像和设计两个赛道挺进,而一加将会作为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锋品牌,聚焦于性能赛道,互为补足。
此外,在寒冬之下,走向协同的二者亦能“抱团取暖”,分摊各种成本费用,并减少重复、不必要的投入,将资源与精力集中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层面。因此,OPPO与一加的双品牌战略,无疑是二者当下的最优选择。
“OPPO线上就是一加”
如何在双品牌战略框架下,抓住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呢?刘作虎给出的破局思路是——“OPPO线上就是一加”。笔者认为,这背后的逻辑或来源于,一加在线上市场得天独厚的优质基因。
一方面,诞生之初便是线上品牌的一加,曾与亚马逊等多个国内外电商巨头合作,渠道遍布全球,线上经验极为丰富。
据悉,早在2014年,亚马逊印度CEO便主动接洽一加以寻求合作。随后,二者一拍即合,共同发力印度市场。为此,亚马逊甚至破例调整了购物流程,来适配一加早期的邀请码抢购的玩法。此后,亚马逊印度一度成为了一加数款机型在印度市场的独家电商渠道。而在亚马逊电商的推动下, 一加亦多次超越苹果、三星,拿下了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榜首,管中窥豹,足见一加对线上打法谙熟于心 。
另一方面,聚焦性能赛道的一加,其产品定位亦与线上用户的需求高度匹配。
Counterpoint中国手机型号销售数据追踪报告显示,国内Z世代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手机时更追求物超所值。其高级分析师林科宇也曾表示,亚洲手游化浪潮之下,Z世代消费者往往会将性能体验视为购机的重要参考维度。
基于此,具备性能“长板”、线上基因的一加,其产品属性暗合线上市场的趋势,助OPPO进一步拓宽线上市场。
此外,线上人群除了对产品本身的功能性需求之外,对产品背后的品牌内涵,也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因此具备鲜明态度和个性的品牌往往会受到年轻人更多的追捧。
部分手机厂商只关注对产品硬件功能的探索,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精神内核”的建设。而“精神内核”的形成,则需要厂商长期的耕耘和积淀,恰恰一加在品牌经营层面一直是行业的翘楚。
一加自诞生伊始,便在勾勒着自己的品牌形象。除早期邀请码购买制度、社区共创文化外,一加的Pop-up线下快闪活动亦延续至今——尽管产品线在变化,但一加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不将就”的品牌主张吸引了全球各地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
自2015年一加在纽约时代广场首次举办Pop-up快闪活动以来, 一加粉丝“为爱排队”就成为了该活动常态。在德国,曾有粉丝为参加Pop-up等了足足17个小时;而一加 6登陆印度市场之时,班加罗尔的数千名粉丝一度顶着暴雨大排长龙。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线上经营,还是从产品特性以及品牌调性,一加都是最适合的一张牌,OPPO线上all-in一加的策略,在当下市场竞争格局下,效果值得期待。
OPPO护航,一加进化
双品牌战略,并非单方面的补齐,而是相互间的协同。
一方面,双品牌驱动之下,二者无需过多驻足于赘余的产品线,即可全面覆盖细分市场。同时,这也有利于两位玩家将资源集中于打磨产品“长板”上面,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OPPO与一加,亦能通过双品牌实现资源方面的整合,放大各自品牌的既往优势。
就拿一加发力的重心——线上场景来说,为加速一加扩展线上市场的规模,OPPO调动了包括电商搜索、IP资源、渠道、用户运营在内的几乎所有线上资源,全面朝其倾斜。
据光子星球观察,在OPPO各大电商品牌的旗舰店里,一加产品已经全面上架,诸如OPPO服务公众号、服务官微等线上服务触点,OPPO也全面为一加用户开放。此外,在目前的OPPO会员体系中,一加用户亦能享受到OPPO用户的所有权益。
由此可见,“OPPO线上就是一加”,并非一句空谈。而考虑到OPPO作为国内老牌玩家的心智积淀,OPPO线上资源的倾斜,或许一加扩展线上最为理想的“润滑剂”。在此背景下,一加在线上市场显然将迸发出更强的动能,甚至可能会改变现阶段线上市场格局。
但客观地说,作为双品牌战略的一员,一加在体量上面同OPPO仍有难以忽略的差距。因此OPPO面向一加推出了“护航计划”,帮助其快速提升竞争力。
首先是最为“实质”的资金方面,据悉,未来3年内,OPPO将为一加单独投入100亿元,在手机厂商纷纷卷向技术研发的大趋势下,这无疑将提升一加的科研“底气”,甚至可以不惜成本做产品,按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的话说:“未来三年,一加产品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可以为0 。”
与此同时,同OPPO融合后的一加,也能获得OPPO研究院与技术团队的支持,将性能优势“卷”到极致。
此外,由于互联网品牌与线下重资产属性的相互割裂,一加过去在线下渠道布局方面相对薄弱。而这,恰恰又是OPPO的强势领域,OPPO亦会毫不吝啬地共享线下渠道与售后网点。
表面上看,这似乎有悖于一加主攻线上的属性,但实际上,此举的核心不在于线上与线下的出货“加法”,而是集线下体验、服务、售后效率等因素为一体的心智“乘法”,使用户得以通过线下场景触碰一加的“质感”,提升心智,进而抬升线上出货。
由此不难窥见,双品牌战略是OPPO与一加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推出的巧妙战略布局。
正如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提到的,未来3年,一加将朝向线上市场2000+价位段的第一名发起冲刺。可以预见,在OPPO护航下,更加成熟的一加,将变身“六边形战士”,搅动当前线上市场格局。而国内手机行业,亦将迎来一位充满野心和竞争力的实力派玩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8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