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日复一日,拼多多死磕农业。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2022年,对电商平台们来说,无疑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平台们的发展状况,都藏在财报的各项数据里。

近期,拼多多发布了2022 Q4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拼多多去年第四季度营收398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营收1306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方面,拼多多第四季度的利润为94.5亿元,同比增长43%,2022年年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306%,创历史新高。

在2022年能保持保持这样的增长实属不易,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也透露出拼多多还在稳步向前。

赚到的钱花到了哪,意味着拼多多重点在关注什么。

连线Insight观察到,这两年,拼多多并没有新鲜事,它坚持在做,并持续加码的,主要就两件事:重视研发、深耕农业。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2022年是拼多多从“重营销”向“重研发”战略转型的第二年,在这一重要的转向开始后,拼多多就把重金砸向研发。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金额超百亿元,创历史新高。

研发的投入都花在哪?无论从财报本身,还是电话会议中,都释放出一个信号,拼多多在日复一日地做一件事,那就是“农事”。

从农研投入,到推动农业相关产业链升级,拼多多对农业的重视始终没变过。

过去一年,拼多多持续投入优化农业供应链以及农业供给侧,发起“农云行动”等战略推动农业改造升级,助推产业数实融合发展。

农业是个难啃的骨头。这中间链条长、环节多,寄托着数以万计人的生计,这意味着这需要持久的投入、日复一日的耕耘、以及牺牲短期利益,重视长期价值的信心。

一边是春耕秋收的田间地头,一边是风云变幻的消费市场。怎么深入到产业链中,将田间和消费市场连接在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拼多多研究、摸索了7年,耐心地等待一颗种子发芽长成大树。

1、这些年,拼多多为何心甘情愿给农业“烧钱”?

在拼多多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从重营销到重研发的转变。

这一转变的大背景,是互联网行业过了烧钱换增长的时代,拼多多自然也转变了思路。

对研发的重视,可以从财报数据里看到。财报显示,自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拼多多的单季研发投入已连续6个季度超过20亿元。2022年全年总研发费用首次超过100亿元。其中,四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达到24亿元。

近三年来,拼多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肉眼可见地增多。拼多多研发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相比之下,拼多多营销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从139.3%逐渐降至44.6%。

一增一减之间,透露着拼多多增长的源动力——向研发要品质,用品质找消费者。

“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说,高效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用户使用偏好,快速地迭代服务,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的研发能力。所以我们坚信未来服务好用户的关键是继续加强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磊提到。

研发的资金,大量流向了农业领域,这几年,拼多多心甘情愿地为农业“烧钱”。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2021年8月,拼多多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便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宣布要深化农业数字化。

在当年的三季度财报会上,陈磊毫不留情地表示“利润不是团队内部的KPI。”心甘情愿地投入之下,2021年四季度财报会议上,据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透露,在农产品“零佣金”以及重投农业策略下,平台涉农订单的增幅明显。

到了2022年,拼多多对农业的投入只增不减。

2022年上半年,拼多多推出了“寻鲜中国好农货”项目,该项目被称为电商版“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直播等方式,将全国各地的新鲜当季食材送到消费者手中。

此外,为了让消费者拿到更具性价比的水果,农产品始终是拼多多高补贴的品类。拼多多先后推出了“超级农货节”、“2023年货节”、“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等专项活动,助力国货品牌、乡村好物直连国内外市场。

去年年底,拼多多在全国20多个省份发起“暖冬行动”,帮助解决各地农产品面临的存储、流通等问题,累计收购农产品近3000万斤。

源源不断地为农业注入真金白银,既透露着拼多多深耕农业、服务消费者的决心,也由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图源拼多多官网

表面上,农业是农民的一亩三分地,实际上,从生产、种植,到运输、销售,农业是个链条长、改造难的生意,每个环节都对人力、物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平台的投入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有些人质疑,拼多多做这个重复、烧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其中的道理只有走过的人才明白。尽管短期内有利润消耗的风险,但这是条具有更加深远价值的路。一旦打通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这条路就变得可复利、可持续。

正如拼多多高管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所说的,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怎么重视都不过分,“长期看来,农业科技是有利于我们提高盈利能力的”。

2、日复一日,拼多多死磕农业

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电商行业巨头,当其他公司都热衷于讲新故事吸引资本时,拼多多却扎进了田间。

很多人可能忘记了,拼多多是从农产品起家的。

拼多多的前身叫拼好货,最早开始拼的就是农产品。2015年3月28日拼好货封测,4月10日上线,同年6月,荔枝上市,拼好货做荔枝拼团,第一天就涌进20万单。

2018年,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也是在那一年,拼多多平台上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到65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农货上行平台之一。

2020年,巨头们做起卖菜生意,拼多多也不例外,上线多多买菜。风口降温后,入局的玩家们倒了一批,而拼多多还在“死磕”农业。

一直以来,痛点多、回报慢,是做农业生意的特点,这块连接着14亿人口饭碗的田间土地,要耕耘的难度很大。

想要重塑农业产业链,拼多多要跨越几座大山。

中国农业本身属于“小农经济”,98% 的农民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土地割裂,要实现规模化种植、集体化协作,难度很大。

此外,人才专业度欠缺,有品类无品牌等问题也都普遍存在。更重要的是,国内的很多地方的农业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在“货找人”的环节还存在很大的障碍。

要将农业数字化的路子走好,陈磊给出了“三步走”解法:第一是帮助农户拓宽对接市场;第二是推广智慧农业;第三则是激励赋能更多年轻技术人才投身到农业。

针对农产品销售问题,拼多多今年2月启动了“农云行动”,专项小组先后奔赴昆明、玉溪、南宁、漳州、宁德、霞浦、寿光等多个地区,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解决销路和品牌两大问题。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早在2020年,拼多多就发起了“农地云拼”项目,通过“拼购”模式,把原本分散的需求汇聚成一个个相对集中的订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期间,细心的北方消费者会发现餐桌上的水果越来越丰富,之前不舍得买的小众水果雪莲果、人参果都成为“常客”。

农产品上行,拼多多更像是一个“中转站”。其利用平台的运转力砍掉农产品流通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田间地头的菜品直供消费者。这无形中减少了农产品在多个环节的损耗,还保质提速,让消费者更好、更快地拿到新鲜农货。

此外,抓住人才红利,拼多多培养了一批“95后新新农人”。95后新新农人同样来自广袤的乡镇、农村,但与父辈相比,这代新农人学历更高、创新能力更强。

在四川省大凉山的会理市,25岁的何爽就是这批新新农人的代表。曾作为空姐的她,回归家乡,辞职卖起了石榴,3个月卖出3000万,荣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拼多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平台上“95后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

让年轻人回归家乡、回归广袤土地,农业产业生命力正在无限延长。而拼多多不只是想让年轻人回乡,把好产品带给更多人,还在研究怎么让年轻人能更好、更智慧地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并将技术带给更多农民。

3、从农业到制造业产业带,拼多多加速推进“数实融合”

在传统观念中,农业是靠天吃饭的,朴素、勤恳的标签背后,是变现慢、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而科技的出现,就是要打破固有思维,放大每个生产环节的价值。

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推动农业数字化、智慧化成为拼多多重塑农业的重点。

在上海崇明,有这样一片“植物工厂”,它们由一个个ARK全气候型集装箱构成。它们代表着现如今植物工厂的最高形态,集机械工程、植物病理、植物生理、光学等交叉学科于一体。只要连上手机APP,无需亲自“耕种”,就能完成全方位的精准调控。

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植物工厂里的生菜依然可以完成生命的周期。科技赋予了农业新的生命力,一场 “不靠天吃饭”的耕耘就此诞生。

这背后,是拼多多一直探索的智慧农业。过去几年,拼多多一直在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以及产业难题的攻坚。2022年,拼多多落地了“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等一系列全球性、高水平农业赛事活动。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现场

去年四季度,为了解决农业科技“卡脖子”问题,拼多多还落地了“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活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山林大棚。

种出好果子之余,拼多多要做的是为它们寻找销路。农云行动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通过建立“产消直连”链路;对接仓储、冷链等专用农货物流体系等措施,拼多多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路。

晋谷21号小米的财富大门就是这样打开的。2022年双11,“汾都香”拼多多线上店铺的晋谷21号卖出10多万单;更早之前第四届拼多多超级农货节上,汾都香销售的山西小黄米夺得“非水果农产品畅销榜”第四名。

除了引导农产区加速“数实融合”,拼多多的另一关注重点是制造产业带竞争力的提升,将“小东西”变成“大产业”。

去年以来,拼多多先后推出“多多新国潮”、“多多新匠造”、“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等多个专项活动。

广东潮州陶瓷、温州玩具、河北藁城宫灯、山东章丘铁锅、山西祁县玻璃等一批传统乡镇产业带,搭上了“数实融合”的快车,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在粤东潮州,陶瓷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只是,这一至今已经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传统制造业,在电商时代,面临着生产力不足、产品更新速度慢的难题,这困扰着想要提升销量的店主们。

拼多多发财报了,我们更关心钱花到了哪

为此,据连线Insight了解,拼多多的“多多新匠造”专项团队通过为陶瓷店铺申请“品牌黑标”,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助力店主们店铺销量提升,并推动潮州陶瓷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带十分广阔,藏在深闺的传统项目不在少数。过去的口口相传跟不上数字化发展的速度,正是“多多新匠造”这类战略的出现,让更多传统手工、非遗传承、乡村产业搭上数字化的快车,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从农业到制造业,拼多多深入更多产业带,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如今的拼多多,却还没达到稳定期,陈磊提到,拼多多仍处于自身的成长期,在服务好消费者的方向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以预见的是,拼多多成长的路上,重心之一依然是死磕“农业”,拼多多面对的是一场持久战,当刚需农业遇到长期主义,想要做好农民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平台的研发和数字化是发展的基石。

重押农业的拼多多,日复一日做着微小的、重复的工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最终量变总会引起质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94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7 19:16
下一篇 2023-03-28 09:59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