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和指导意见,社会力量投资文创产业的热情逐渐高涨。我国文创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文创产品和服务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产业正在持续升级。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日前在2023年SMART海南国际文创周上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文化产业的背后隐含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以文化作为基础,创意作为不可缺的手段。当前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产销合一的时期。同时随着未来数字化浪潮的来袭,文创行业将迎来新的动力注入。
政策鼓励下中国文创行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文创产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2.75%提高至4.43%。
对此,张铮在日前的采访中分析称,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文创行业,与政府近年来对行业和产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从中央一级来看,哪怕在疫情期间也一直有文化相关政策出台。其中有救市性政策、发展性政策;限制类政策越来越少,促进类、协同类政策越来越多。从基层来看,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都在积极落实来自中央的方案,地方性政策法规频频出台,对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体来看,文化经济部门越来越会用政策工具,也越来越熟悉文化经济的发展基本规律。体现了文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位一体,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深度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张铮表示。
此外,随着文创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近年来的乡村振兴领域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张铮表示,宽泛意义上来讲,目前所有地方的文旅融合、文化数字化、当地自身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看作近年来的文创成果。本质上来说,创的思维已经融入到了文化发展的政府部门、企业家乃至普通民众的心中。
以具体的案例来看,清华文创园在近几年深度参与了景德镇浮梁县、佛山南海区、河南包山县等地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项目建设。
“从参与经验来看,目前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更多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作为杠杆撬动更多不同的社会主体进入这个领域。最重要的还是撬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整个经济社会的多产业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狭义理解上的文创产业。”张铮表示。
国潮复兴传递文化传承和价值观
另外,随着文创行业的兴起,以国潮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似乎也迎来了复兴期。
张铮对此解读称,目前文创背后的传统文化复兴和国潮文化复兴,主要基于现代社会的文化自信的提升。实质上来说,上述文化的兴起并不能说是复兴,而是对其本身价值的重新体认。在重新的体验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更积极主动,更加强烈的去接近去亲近这些传统文化。目前的年轻人在传统文化感召下,会主动将自己所喜爱的形态用来表达更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特质的文化精神。
不过自21、22年开始,这股风潮开始逐渐变慢。叠加国际知名品牌对国内文化概念、IP的关注,有不少人都担心此前崛起的国产品牌是否会就此没落。
对此张铮表示,18、19年国潮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国潮1.0版。在这一阶段,国内品牌从国外潮牌领域学到了符号拼接的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拼接至国有制造品牌。而随着行业近两年的发展以及沉淀,目前的国潮已进入了新一轮的领域。打破了原有的快消品牌领域,转而向着如制造业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
“这是国潮理念逐渐渗透到更多领域的体现,而这一理念也正在慢慢地向IP的思维转变。过去的国潮发展更多的是爆款思维,注重流量和销量的追求,而IP思维则更注重符号的感召力和认同度。这种IP的理念未来需要慢慢去寻找,慢慢去构建,中国文化的IP也需要一定的培育和成长时间。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IP理念,但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张铮说。
此外,目前国潮的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张铮表示,国潮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因此,在设计和营销中,要注意保持审美和实用功能的平衡,不能仅仅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实用价值。国潮的发展还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数字科技赋能文创产业逻辑生变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0年以来至今,我国上网消费人群所创造的消费增长速度呈现几何式增长。如今,数字化引发的新浪潮正席卷而来,颠覆、重构我们的生产、生活。叠加在经历疫情三年之后,不少行业的以及细分板块在消费习惯以及行业趋势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张铮对此表示,本质上来说,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不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乃至进入虚实共生的阶段,数字科技对文化创意领域的赋能从开始发展就未曾停止过。未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其脚步将逐渐体现在文创领域中且越来越深。同时未来数字科技将会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对文化科技的发展途径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变化。
事实上,目前数字化已经对文创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们生活在深度数字化和媒介化的社会中,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产销合一”的时期,互联网则成为社会基础设施。与物理连接相比,数字连接带来了认同的连接性,这种认同连接带来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关系的更新。当下,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利,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也愈发重要。”张铮表示。
“在数字化时代,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的转型是必然的。数字化、媒介化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认同。因此,对于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地从需求侧和消费侧考虑,重视消费者的意见和反馈,注重身份认同和认同确认机制的建立。这些都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张铮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9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