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没人不想用云算力,只要价格足够低。”

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文|光锥智能,作者|刘雨琦,编辑|王一粟

 

大模型的出现,让企业对云算力需求在瞬间爆发,在这个节点上,阿里云做了一个“逆市场”的决定。

按照“供需关系”的动态调整,在需求大于供给时,供不应求,商品应该涨价,而阿里云却选择了在此时“一降再降”。

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这是继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宣布降价之后,一个月内第二次大规模价格下调。

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张勇表示:“阿里云致力于‘让算力更普惠’,这次大规模降价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短短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了几个核心关键词,算力普惠是破除AI 2.0的最高门槛,让技术变得更加普世化,回馈客户和伙伴则意味着阿里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带动生态共同向上。

这种成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被集成”,在阿里巴巴新一轮组织变革下,瓴羊DaaS平台被并入阿里云,成为核心数据与智能平台型产品;同时钉钉作为协同、开发平台被集成序列,增厚目前阿里云的PaaS层。

另一方面,是阿里云以行业Top的身份带动整个云生态向前再迈一步。在阿里云生态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商业官蔡英华发布了新财年的生态政策:专属于伙伴的市场规模扩大5倍,并大幅提升伙伴佣金率。尤其是在阿里云开放了通义千问后,更多行业场景和产业落地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降价”、“被集成”、“大模型”是目前阿里云“进攻”的三板斧,不过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进阶”,在此次调整之后,阿里云将带动中国云市场共同走入一个新阶段。

 

01 “没人不想用云算力,只要价格足够低”

 

阿里云此时的降价不只是一个市场化竞争的决定。

究其内在原因,降价的背后应该是源头降本带来的结果,而非竞争策略。参考特斯拉今年的大幅度降价背后,是源于一体化生产、超级工厂提效所带来成本压缩。

当特斯拉在全球掀起价格战,让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如履薄冰之时,人们追问,为什么特斯拉可以这么便宜,特斯拉高管们的回答都将指向一个答案——技术变革。

阿里云的“降价”同样遵循这个逻辑。

首先是技术驱动的降本,阿里云自研替代占了主要部分。近几年,依靠阿里平头哥,阿里云在云端拥有倚天710和含光800两款自研芯片。其中,含光800是一款AI推理芯片,为平台提供AI算力;倚天710则是一颗通用服务器CPU,同时他也是云端算力的主要来源。

倚天710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而在芯片之外,阿里还有云操作系统飞天、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等等,都成为阿里云成本降低的重要原因。

其次则是在规模上,IaaS层形成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带来大规模降本。

从2009年成立开始至2020年,阿里云就在国内建成了五大数据中心。从全球范围来看,阿里云在28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总规模数已有数百万台。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平台整体性能的提高,降价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一点,成立更早,更具代表性的亚马逊云(AWS)有更多经验。

亚马逊云成立于2006年,但到2016年,AWS就已经经历了52次降价,到截止2020年5月,亚马逊AWS一共降价82次降价。巅峰时期,AWS曾连续3年,每年降价12次。降价,正在成为AWS的家常便饭,也正是依靠着低价,AWS才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亚马逊AWS降价具体内容(部分)

某种程度上,“降价”本身就是云厂商走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当然,降价并非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而是要利用技术改进、规模效应释放让利空间,形成正循环,阿里云和AWS的打法类似。

所以阿里云的此次降价,本质上是云计算进一步走向成熟的表现,在完成了基础设施投入之后,能够再次降本增效。而作为亚太第一、世界第三的云计算企业,其一次性降价最高50%的激进策略,推动市场加速发展。

降价不仅是实打实的让利,也能跟伙伴一起扩大云的用户基数和规模,推动产业进一步从传统IT向云计算转移,将云计算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让更多商业实现“云原生”。

目前,云市场远未饱和,中国IT市场的云计算渗透率不到15%,余下的85%,需要更加精细化和规模化,降价便是打低门槛的第一步。

在今年的特斯拉AI DAY上,当记者追问马斯克对全球市场的看法时,马斯克说,“需求总是存在的,没有人不想拥有一辆特斯拉,只要价格足够低。”

某种程度上,云计算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经历过十年的数字化进程之后,“上云”已经成为一种常识,“没有人不想用云算力,只要价格足够低”。

 

02 云厂商回归科技公司本质

 

即便没有大模型的出现,行业也迎来了关键节点。

4月23日,据IDC发布的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显示,与上年同期比,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88.4亿美元,增长24.5%,增速低于此前预期的30%。

云厂商的市占排名也有了新的变化,阿里云仍然保持第一的同时,华为云从第三升至第二,腾讯云则掉出前三队伍,被原本第四的天翼云代替。

份额变化的背后,与整个云计算的“吐故纳新”有关系。2021年开始,政企、制造业等正成为云计算行业的重要客户之一。如何在下个阶段打造更强的竞争力,是“阿里云们”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阿里云的答案是:把生意做轻,用技术和产品赚钱,回归科技公司逻辑。

在此次阿里云生态大会中,更加明确“被集成”概念,把PaaS做厚,做更强的支撑,是阿里云的选择。

张勇表示:“阿里云的核心定位是一家云计算产品公司,生态是阿里云的根基。让被集成说到做到的核心,是要坚定走向‘产品被集成’。”

4月初的阿里云峰会上,张勇曾公开提出了阿里云的三个层次战略:更普惠的IaaS层、更高质量的PaaS层及更具引领性的MaaS层。

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此次,阿里云明确「产品被集成」战略为“1+3+1”结构:顶层为MaaS模型即服务,阿里云向生态开放大模型能力和训练底座;中间层为PaaS被集成,开放云原生产品、钉钉应用开发平台和羚羊数据中心能力;底座为IaaS基础设施产品被集成。

在中间层,钉钉应用开发平台和瓴羊DaaS平台新加入了PaaS矩阵,同时丰富原来的云原生产品线,如云原生数据库Polar DB、机器学习平台PAI、容器服务ACK。

钉钉和瓴羊的加入,能够更直接的连接到企业,更快捷有效的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举个例子,钉钉作为企业的应用开发平台,提供超过2400个开放接口,通过低代码、酷应用、连接器等产品和能力,将企业各类系统连接实现数据打通、无缝开发以及嵌入进高频场景。

光锥智能了解到,在钉钉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后,还将大模型+酷应用能力提供给伙伴集成,进一步降低应用开发和使用的门槛。

而瓴羊则围绕着数据智能,为伙伴提供“好数据”、“保安全”和“强智能”三个方向,解决客户“驱动价值”的问题,通过数据驱动业务进步和变现。从本质上来讲SaaS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而DaaS解决的则是价值问题,价值和效率的结合,也就解决了“买了很多软件,依旧做不好数字化”的核心痛点。

而将极简的开发平台、价值驱动的DaaS平台,结合原有的云原生基础设施,一起集成后提供给合作伙伴,“被集成”有了产品基础,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03 划分边界,方得始终

 

智能化的新市场,给云计算来了一个新机遇。

“过去几个月,我碰到的所有客户、所有伙伴,包括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武装自己。”张勇说,大模型让所有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再次激活了千行百业。

张勇透露,已有超20万企业用户申请测试千问大模型,企业合作专属大模型的需求十分火爆。从通讯、电子产品、企业服务、金融信息,到交通、电力、油气、服饰甚至乳制品等,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许多企业找来,这是一片巨大的智能化新市场。

为加速大模型落地,阿里云宣布启动“通义千问伙伴计划”,为千问伙伴提供大模型领域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支持,共同推动大模型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介绍,各行各业的生态伙伴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行业知识及场景需求,对千问大模型进行再训练和精调,打造专属大模型,并集成进自己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中。千问专属大模型具有定制化、易集成、可微调、强安全等特点。

训练完成后,通过完善前端提示工程,专属大模型还可以通过Web界面和专属API向垂直领域的各类企业、开发者提供应用服务,比如通晓行业知识的智能客服、导购、咨询专家、创作助手、工业机器人等。

与微软和OpenAI推出的服务类似,阿里云的MaaS层,也支持API、编程两种方式接入,这次也明确了收费方式。

未来,阿里云将推出多种参数版本的千问大模型,伙伴和企业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型规模的训练服务,按token计价。专属大模型云上推理可选择按token计量计费的后付费模式或账号权限+资源包的预付费模式。

大模型是“被集成”很好的抓手,也将推动阿里云进一步向合作伙伴开放。

云计算服务的分工方式,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全球云厂商都在摸索一条更为合理的路径。

AWS在十年前,建设了APN(合作伙伴网络),通过利用AWS的能力,为客户构建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也包括提供业务、技术和营销支持,进而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需求。光锥智能了解到,通过APN,AWS与合作伙伴的绑定是十分深度的,不仅提供财务帮助、培训计划、业务拓展,同时也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匹配用户需求,联合推出线上应用。

这种深度绑定不仅为用户带来了差异性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聚焦在共同建设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上。通过明确责任边界、各司其职来进行更高效的配合。

阿里云的思路大抵也是如此。“阿里云希望伙伴的收益更可期、协同更高效、发展更持续,这是今年的三大重心。”蔡英华讲道。

今年,阿里云分销伙伴规则大幅简化,各级别分销伙伴的佣金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推出了“伙伴专属市场”,将分销伙伴的专属市场规模扩大5倍,从20亿提升到100亿,更将腰部客户市场明确交给伙伴重点跟进。

至此,千亿规模的非公共云市场、腰部客户市场由伙伴来主导覆盖,阿里云则通过服务行业标杆和区域灯塔客户,形成行业模版和经验,再通过合作伙伴进行大规模覆盖。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阿里云与12000家伙伴服务了超过45万客户,有300多家合作伙伴在阿里云上年销售额过千万,超过900家伙伴增速超过100%。过去五年,阿里云伙伴业绩规模从25.8亿增长至192亿,五年增长超7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云计算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也就回归了基础设施的本质。未来云计算的各项概念可能会如同发电技术一般消失,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云计算才能真正融入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96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19:40
下一篇 2023-04-28 20:0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