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上岸靠自己

中公教育:上岸靠自己

来源:后厂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出自: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中公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曾经的龙头企业之一,市值最高时飙升至2600多亿元,在业绩低谷徘徊了两年后终于在2023年迎来了新的希望。4月27日,中公教育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其一季度营收8.89亿元,同比减少26.73%;净利润2430.28万元,同比增长105.24%,实现扭亏为盈。

虽已走出口罩的阴霾,中公教育却并未能如愿站在阳光之下。由于中公教育多年来一直大力宣传“不过包退”的协议培训模式,导致近年来退费率居高不下,相关话题及投诉也充斥全网,中公教育也一直深陷退费风波的舆论中心,无法脱身。即使如今中公教育有了“逆袭”的苗头,但退费问题不解决,其未来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仍难下定论。

01

扭亏为盈,中公教育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对于一季度的较好成绩,中公教育将其归结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业务在一季度中下旬得到有序恢复,招生及教学等工作也陆续回归正常,公司整体经营表现得以大幅改善。”

除了这些环境因素,中公教育的扭亏为盈也离不开其对产品结构的全面调整,强化降本增效、线上与线下加速融合等措施,甚至还有人员优化,人工支出减少等种种举动。财报数据显示:中公教育一季度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89亿、1.43亿、7950万元,分别同比减少52.26%、55.36%、64.88%;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为7.768亿元,同比减少36.58%,主要系裁员所致。毛利率为52.6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但即使在“扭亏”的前提下,中公教育一季度的营收也仅为8.8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6.73%。受制于高收高退的课程全部取消,协议班课程占比大幅降低,中公教育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过5.41亿,同比减少75.94%。要知道,自2019年上市以来,中公教育连续几年Q1的营收分别为13.12亿元、12.3亿元、20.52亿元以及12.13亿元,没有一次低于10亿元。

即便如此,中公教育对公司的未来仍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完全可能在几年内大幅度增长。我们内部也对研考业务团队采取全新的激励模式,从2023年开始,研究生考试业务会有很好的成长性。”

可看似光明的前途,实际上却一直笼罩着一层阴影,那就是时至今日仍在网上发酵的退费问题。

02 

不过包退?退费投诉与声讨持续不断

从1999年成立到2021年2月,中公教育用了20多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2019年2月,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成为公考培训第一股,市值飙升至2600多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培训第一股”。而这与其主打的“不过包退”培训模式息息相关。

九派新闻报道:2008年,中公教育首次推出“不过包退”的高退费协议班,承诺如果没有“上岸”,会退回部分甚至全部费用;蓝鲸财经报道:2020年另一款类似的产品是以“理享学”为主的学员贷,让学员“0元入学”,考试通过才需要还款,不通过则由中公教育偿还贷款,同样是“不过包退”。这种模式一度为中公教育贡献了约75%的收入。

可以说,“不过包退”成就了中公教育的行业地位,然而也是它也让中公教育摔了大跟头。

受疫情影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2023年,考研的人数从疫情前的290万人飙升至457万,2022年度国考报名并最终通过审核的人数为212.3万人,2021年国考全国报名人数151万人。考研、考公的人数明显增加,岗位缺口却没有明显变化,这样一来势必会产生较高的退费率;另外,中公教育的学员贷也让很多可考可不考的人打起了“白嫖”的主意,再加上疫情使线下受课转为线上,考试时间几度延期,都让退费比率越来越高。

可说好的“不过包退”,落实起来却远没那么容易。尤其近两年,关于中公教育退费难的呼声不断。

柒财经报道:重庆一学员在2022年6月报名了中公教育的面试培训班,签订协议面试不过一次性退费。在面试不利后,他在10月提交了退费申请,但在2个月后才被告知,受疫情影响退款要分10期退还。然而,目前他只断断续续收到了三期款项,就再没下文了。

钱江晚报报道,小章通过线下刷卡32800元,报了中公教育考编“协议班”,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能报考的岗位,小章一直都没有参加过线下培训课,并且中公教育如今已经取消“协议班”,经过潮新闻“记者帮”协调后分期退款。小编觉得小章能够顺利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已经是比较幸运的。

截至2023年5月,在黑猫投诉上对中公教育的投诉词条近8万条,多是围绕退费问题产生。

中公教育:上岸靠自己

03

能否重新修缮与考生的关系

股价最高达43.58元,随着集中退费的爆发,中公教育在蒸发超过2000亿元市值后,截至6月2日,A股收盘价5.05元。

要知道,很多报了协议班的学员都提前交了数万元的学费,那么中公教育的钱都哪去了呢?或许,中公教育将这些钱的大部分都用来理财赚取利润?九派新闻报道:资料显示,2019至2020年,中公教育的理财类资产占资产总额始终在2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70%。

另一方面,中公教育在全国各地购入土地,尤其上市后,公司先后在济南、抚顺、西安和北京的昌平区及怀柔区等多地置办土地、房产,用于建设自己的学习及办公场所。其中,仅昌平一地块,中公教育就耗费了30.05亿元。

据钱江晚报报道:中公教育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合同负债3,949,799,538.71元,占总资产比例49.20%。

资金链的断裂,现金流的缺失其实早露端倪,也让中公教育受到多次处罚。2021年10月和12月,深交所两次对中公教育下发关注函;2022年4月,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1号);2022年8月,中交教育及相关当事人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对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决定》,都让中公教育处于被动局面。

04

总结:

作为公职类教育龙头企业,中公教育本该专注主营业务,帮助考生实现“上岸”的目标,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树立标杆,但显然,如今的中公早已偏离了航向的重心。正如中公教育自我剖析的那样“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内部管理”,如果不摆正态度,积极解决退费问题,这艘巨擘距离被吞噬也不会太久。

参考资料:

《中公教育退费风波难平 消费者维权为何困难重重?》-钱江晚报

《中公教育未走出“不过包退”阴霾:两千多亿市值仅剩零头》-柒财经

《中公教育“不过包退”变“不过难退”,相关投诉记录近10万条,山西消费者:客服称起诉后无法退款》-九派新闻

《陷入退费风波的中公教育:曾推学员贷,大肆兴建培训基地》-央广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98918.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2 15:32
下一篇 2023-06-02 16:13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